中国人寿美国风波调查:双重审计之困?

   2023-06-15 互联网3220
核心提示:2004年3月18日,因美国一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628)(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称将征集同盟起诉中

2004年3月18日,因美国一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2628)(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称将征集同盟起诉中国人寿,中国人寿在香港的股价大受挫折,下跌至该股票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以来历史最低点。这也是继2004年1月30日因受审计署公布中国人寿原母公司、重组前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涉嫌违规资金约54亿元消息后,中国人寿在香港股价再一次大幅波动。

  中国人寿是走向境外资本市场的第一家内地大型金融企业,随后,还将有诸如中国平安保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一批中国金融企业赴海外上市。中国人寿“无适当披露内地审计信息”成为引起投资者信心动摇及国际股票市场波动的原罪。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认为:“信息披露程序的缺陷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陷入困境”。而美国公关咨询公司二十一战略集团的车巍先生评析:“投资者关系(IR)制度的缺失或不到位将使国企海外上市后麻烦不断。”

  事件追踪

  中国人寿于2003年12月17日、18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它也是第一家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中国金融企业,而且中国人寿海外上市成为2003年国际股市的最大一宗集资项目。中国人寿上市后三个星期内,股价曾一度升至7.05港元,而美国预托证券则升至34.75美元。中国人寿一度成为国有金融企业海外成功上市的明星。

  2004年1月30日,国家审计机关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披露了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涉嫌违规资金350亿元的信息,其中涉及重组前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涉嫌违规资金约54亿元。虽然这些审计信息并非国家审计机关的最终审计结论,但一经公开,立即在国际股市产生动荡。2月1日,中国人寿股份被投资者大幅抛售,股价由1月底的5.7港元跌至当日的5.4港元。中国人寿的上市承销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花旗立即将中国人寿的投资评级降为“跑输大市”和“售出”,目标价订为4.44港元及4.5港元(中国人寿在香港上市开盘价为4.3港元)。其后,美国雷曼兄弟将中国人寿的评级降为“减持”,摩根大通和美林证券均将中国人寿的评级调整为“中性”。同时,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股价连续下滑,累计跌幅约20%,股票市值几天内损失约10亿美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