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造宽松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在政策环境方面,平泉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创办工业园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市场兴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市场准入、用地、融资、收费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务环境方面,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集中缴费大厅,首批县直20个行政审批部门共42人入驻中心,划转职能96项,同时对年纳税额在5000元以上的373家工商企业和个体大户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对投资商给予全程领办服务,一帮到底。对各种行政性收费,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在法制环境方面,继续加大了“三乱”和“五霸”的整治力度,成立了经济环境治理委员会,设立了经济“110”,重点解决企业征占地过程中的漫天要价问题,着力查处对投资者出难题、找麻烦,甚至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依法保护民营经济法人代表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舆论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发布会、联谊会等多种渠道宣传平泉在投资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让投资商了解平泉。同时,县电视台开辟了民营经济专栏节目,一方面宣传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及时报导在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民营大户,积极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强大声势,在全县上下营造出了“亲商、安商、扶商、护商、富商”的浓厚发展氛围。
(三)积极转变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这方面,平泉县委、县政府把主动为企业办实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手段。一是为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县领导亲自协调金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对县里确定的特色主导产业,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贴息,提供设备支持。同时组织有关部门赴山西进行了实地考察,制定了组建平泉县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具体筹建方案,目前,正在落实资本金、开户银行及人员选配,预计今年一季度末投入运营,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有效解决行业内无序竞争问题,县主要领导深入到全县杏仁露、活性炭炭、食用菌三大行业企业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于2003年先后组建了食用菌、杏仁饮品、活性炭三个行业协会,同时成立了特色行业监管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协会的自律章程和行业监管办法,三个行业呈现出了优势互补、规范运行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加快行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按照《关于创办民营经济园区的意见》,谋划了平泉镇、七沟、南五十家子和北五十家子占地面积1000亩的4个民营经济发展园区,制定了园区用地、收费、招商、人才、环境和其它方面支持发展的优惠政策28款72项,让业主在园区内放心、放手、放胆发展。目前,入驻园区内的企业30家。四是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到民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项目采取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将目标责任明确到县级领导、部门、乡镇和项目主体责任人的头上,加强督导考核,确保按计划节点推进,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步伐。沙坨子乡充分发挥铁矿资源优势招商引资上亿元,新上项目14个,为及时解决企业在征山、占地、架电、道路等方面的难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该乡现场办公,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工作组,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保证了项目按计划投产达效。为充分利用原小寺沟铜矿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南五十家子乡和铜矿现场办公,经多方论证,将铜矿及周边区域列为县级民营特色产业园区,并享受县级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目前园区规划已经完成,预计未来3年内,园区民营企业将由现在的6家发展到20家,产值达5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