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又辩道:“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
袁绍听后,反过来责备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明。”袁绍两次欲杀刘备,而刘备都化险为夷,从中可看出刘备的机敏和袁绍出尔反尔、多谋少决、谋而不断。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对良机,应当当机立断,果敢地、及时地作出有利于自我的决策。
如何及时地抓住良机呢?这就需要决策者具有果断的素质。
所谓果断,是指把经过认真思考的决策迅速明确地表达出来。果断,说明了决策者思维专一、反映敏锐,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对经验的综合和运用,对未来的估计和推测,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形成明确的指令。
要作到这一点,决策者必须有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和选择的能力;有敢于对事后果负责的勇气和魄力。前瞻后顾,怕这怕那,畏畏缩缩,“一停、二看、三通过”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决策者。
因为,“看”和“停”的实质是“慢半拍”的行为,在“看”和“停”的过程中,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在“等”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多更大的风险,成功的胜算就会大打折扣了。
美国有一家著名的管理公司——麦克金赛,曾经对颇有管理成效的37家公司进行过一番调查,结果表明,获得成功有8个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行动要果断,办事要有魄力。
的确如此,如果领导者犹豫不决,模棱两可,就无法动员部下和得到群众全力支持。只有自己坚定,才能使别人坚定。只有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念,部下才可能和你共同奋斗。
当然,果断决不是草率,更不是鲁莽。草率和鲁莽是愚昧无知和粗心大决的伴生物,而果断则是对信息作了充分加工,作出十分迅速准确的反应,是“短、平、快”式的深思熟虑。草率和鲁莽与果断是格格不入的。商场如战场,商战惊心动魄,同样需要当机立断,否则,只会贻误商机,最终一无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