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一个阶层的浮现

   2023-12-16 互联网1830


  势易时移。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内资本市场从“帮助国有企业解困”转向越来越关注“公司价值”。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在保护伞下发展的日子只剩不到3年的时间。当企业运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事业,CFO,首席财务官,一个在企业组织中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权力阶层正在浮现。

  20世纪80年代初的企业财务制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链条末端的收益分配,即企业提取利润留成,用于更新改造、成本补偿。企业开始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存在,而不再是政府的一个附属。

  但这一改革并没有触及到资本保全问题,企业会计制度大大滞后于国家与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变化。

  第一次目睹巨大落差

  与余楚媛生于香港这样的国际化背景相比,曾获得“亚洲最佳CFO”的亚信公司CFO韩颖则远没有那么幸运。

  韩颖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接触西方会计实务的人之一。“当时国内的企业对利润还几乎没有概念,财务主要看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从返城知青辗转成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下属运输公司的成本会计,韩颖负责厂部、车间、班组的三级成本核算。从汽车修理工到会计,她有机会再次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对于韩颖来说,职业生涯的最大转机来自于中海油。1979年,海上石油作为外资进入中国最早的领域,开始有所动作—中海油有了第一个和外商合作开发的项目,总部财务部急需财务分析人员,英语不错的韩颖因而有机会从塘沽调到了北京。

  “一到总部,才发现我要做的事与以往的工作几乎全然不同,最主要的工作叫做‘敏感性与可行性分析’,一下子要分析中海油和外商合作的油田从投入到生产、乃至最后产生商业价值、长达20年的时间里所有投入和产出的情况!其间的参数有上百个,每个参数的微小变化,比如一个点或者出现的时间提前或推迟一个月,都会令结果大相径庭——这就是敏感性的含义所在。”此时,不仅是年轻的韩颖,包括总部的老会计师在内,中方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这样的题目弄懵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