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FO: 三大掣肘与解决之法

   2023-04-12 互联网4310
核心提示:中国的CFO=记账员?  普华永道的高级合伙人何杰富近日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内首席财务官(CFO)更像一名记账员。要想促进企业的进

中国的CFO=记账员?

  普华永道的高级合伙人何杰富近日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内首席财务官(CFO)更像一名记账员。要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首席财务官必须从传统的记账员的身份过渡为企业业务的参与者。

  的确,比较中外的CFO和CFO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在制度、角色和素质三大方面,中国都与国外成熟的经验做法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谓中国CFO记账员身份的成因,也是中国CFO制度成熟和CFO作用提高的掣肘。

  掣肘之一:体制与公司治理结构

  从体制上看,在目前的中国,政府审批代替市场行为还很普遍,企业的融资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公关的结果,而不需要考虑市场因素。财务总监没有了市场的客观需求,财务总监这个头衔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在公司治理结构看,董事会把财务监督和业绩评价的责任托付给了CFO,CFO应当对董事会负责,这是监督制约机制的要求;同时,CFO作为经理执行层成员,在经营方面应对CEO负责,这是效率机制的要求。理想的状态是,CFO应当在董事会和CEO两方面找准角色,达到效率和监督两方面的平衡。

  但是,目前国内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公司的一把手集CEO和大股东身份于一身,如此一来,CFO要向股东负责的角色也就成为向某些CEO个人负责。公司成了CEO(老板)的一言堂,CFO不过是听命于老板的一个打工仔。

  而反观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仍然拥有人事任免大权,财务高管的选任不由市场需要产生,更多地是由上级任命。理性市场难以形成,CFO也难以根据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决之法:

  制度造成的问题也当从制度着手解决。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中逐步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对旧体制下残留问题的清理。股改完成之后,对公司而言,上市、增发、回购等资本市场的各种操作才能规范。只有在资本市场发展相当健全,企业绩效的考评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情况下,财务总监的作用才会得以凸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