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四十年龄段的乘客,头等舱的看书,商务舱的办公,经济舱的玩手机。究竟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看到这条广为流传的微博,你有没有“躺枪”?
不过,随着新年开始,一些热门培训机构照例开始忙碌起来,各种MBA、EMBA、总裁班又开始打出各种各样的旗号。有的人是为了公司业绩,也有人为了个人发展,白领们纷纷加入充电的大潮中。你呢?有没有给自己制定充电的目标?
老总
主要充电形式:
学习了解政策环境
到高校讲学
参加专业培训班
……
“不充电就只能坐井观天”
荣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27岁。“每个人在业务能力或者管理能力上都是需要提升的,不管是带领一个部门还是一个企业,你自身不提高,员工却在努力,上下之间就会产生脱节。如果这样,老总们就成了坐井观天。”
荣总今年4月份要到中央某部委进行学习,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充电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思考如何相应政策的号召,实现政府政策对企业的落地。”荣总认为,对于充电学习,并没有特定的方式。他说,自己在大学兼职任教,经常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受益良多。他甚至认为,在授课中与学生的交流,也是一种充电:“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老总也泡图书馆
与他相比,另一家公司的广总也觉得充电对高层人员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公司内部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培训中心,提供了20到30个科目给大家学习,配有视频、PPT等形式。而且,公司每周都有“周五大课堂”,让参与者一起学习、培训。从自身角度,广总也会自觉地去学习团队管理、自身修养、客户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会有选择地去泡图书馆、参加专业的培训班。
骨干
主要充电形式:
参加MBA等培训班
考高级职称
利用先进媒介学习
……
专从国外买高级阅读器
郑先生是一家传媒公司的中干,今年的充电计划,他最想做的就是看书。
今年,郑先生专门买了一个kindle(一种电子书阅读器),拿到手后他即刻在里面下了20来本政经类的书籍,其实ipad什么的他都有,但是为了更好的阅读,他才专门托朋友从日本带的这个专业阅读工具。
“大学毕业后,我也没怎么好好看过书,有天看到别人包里装了好几本书,觉得自己也该补补了,所以买了这个工具来看书。”郑先生说。
考高级职称寻求晋升
28岁的小李工作5年了,现在在一家工程单位从事行政经济管理工作,担任人力资源主管一职。他今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助理经济师等多个职称考试,然后寻求晋升的机会。他的目标,就是成为公司高管层的一员。
40多岁的曾先生在一家国企担任中管,“社会发展这么快,必须学习东西才能提升自己。”为此,他已经参加了某高校的MBA课程。
职员
主要充电形式:
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
报考各种培训班
上网学习
……
“有证的都被调到了核心部门”
陈小姐研究生毕业2年了,本科和研究生读的专业是传播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一年半后,陈小姐觉得自己基本的工作技能已经掌握得不错,但她感觉自己总是做一些边缘工作,如果想升入核心业务层,自己的业务技能根本达不到,同事中那些有这个证那个证的都逐渐被调到核心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