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玩弄利润四大“秘方”

   2023-03-08 互联网5380


  “秘方”四:非经常性损益——暗藏杀机

  非经常性损益也是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重要武器。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列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包括:股权转让收益、政府财政补贴、汇兑损益、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减值准备转回、厂区搬迁获得补贴等。

  股权转让收益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常见原因。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公告经常见诸报端,正是这些转让公告成了一些绩差公司免于亏损、退市的“救星”。如中色建设2001年亏损,为了扭亏公司于2002年12月转让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中的2000万股获利4664万元,成为2002年扭亏的关键,2003年继续转让3000万股股权,获利7117万元,占2003年净利润近90%;兰生股份于2003年10月22日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公司所持有的浦发银行750万股社会法人股,扣除有关转让费用,兰生股份取得转让盈利为1617.47万元。

  利用财政补贴是ST公司扭亏的惯用伎俩,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有限的壳资源,往往会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财政补贴主要包括直接补贴、扶持资金、增值税返还和公益事业补贴等。如ST民百,2003年兰州市政府补贴扶持资金3300万元,公司因此实现每股收益0.008元,扭亏为盈;而ST襄轴则在襄樊市政府全额返还土地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帮助下,从中止连续亏损的脚步。

  专家认为,非经营性损益绝对值过大,或者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过高的公司,今后发生业绩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显然要大大高于其他公司。尤其是其中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出现亏损或微利的公司,业绩发生巨幅震荡的风险更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