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我的一些不那么全面的了解,目前国内管理界的误区还真不少,仅对规范化管理的误解就可以举出许多:什么规范化管理把人管死;什么规范化管理就是制度化管理;什么规范化管理就是标准化管理;什么规范化管理就是数字化管理……等等,十足的盲人摸象,典型的以偏概全。如果一个企业要实施规范化管理,那这个企业必须把规范化管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因为规范化管理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技术和方法组成的管理体系,仅仅盯住某一点或某个方面来推行规范化管理不免要变形走样。
一直在强调: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吸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管理就是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诱导,以服务于管理者的意志目标。中国有延续5000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积累和发展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协调处理的思想理论。中国文化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理论,相对于利益关联主体多样化的企业管理,相比欧美的机械主义的管理理论,就显得从容而有效得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出版至今是盛誉不衰,被称作“90年代企业管理的圣经”。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经典论著的思想理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吸取了营养。彼得。圣吉本人也不隐讳这一点。他明确表示过,他这一书的思想理论直接是由台湾文化学教授南怀瑾先生的著述媒介,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得到了启发。甚至在他出行东方世界时,总要挤出时间去拜访拜访南怀瑾教授。
这可能是一件让那些挂“洋头”的经理人和商学院的中国教授们感到难堪的事,因为他们所效法的居然是来自于被视作破烂丢在厢房无人问津的东西。中国历史连续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关系,而且直接与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协调多方面利益关系的文化直接相关。因此,如果我们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必须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