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就是确定利益分配
帮助秦国强大的公孙鞅在其著述《商君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野外突然出现一只兔子时,凡是看见的人都会去抢夺,就会出现一百多人追一只兔子。可是,集市中摆了上百只兔子,却没有人去抢。为什么?
因为集市中的兔子是有主之物,是有产权的,所以无人抢夺。而野外的兔子是无主之物,无产权,自然谁能抢到,则属谁所有!
所以,公孙鞅在秦国的变法,其核心就是确立名分,即定产权。首先,秦王是秦国的产权人,从而把权力从其他贵族手中收归,变成中央集权制,这样可以令行禁止;其次,承认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秦国迅速从奴隶主对奴隶盘剥的紧张生产关系转变为地主对农民的相对宽松的生产关系,极大的提升了生产力,藏富于民,使秦国迅速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第三,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谁生产粮食布帛多,就可以免去税赋,用在现在就是当地谁是产量大户,就免去谁的农业税等其他苛捐杂税,以此来鼓励民众勤劳并藏富于民;奖励军功就是鼓励军人多立军功,并依次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所有阶层一视同仁,贵族若没有立军功则没有爵位。这样就营造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激励机制;最后,实施郡县制管理,实施扁平化管理结构,更利于激励绩效的实施。
对内,产权明晰,自然不存在纠纷,使得大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外部,谁抢到就归谁,抢不到只能自认能力不够。大幅降低了内耗的程度,才使得秦国能迅速脱颖而出,拥有了并吞六国的综合国力。
国家如此,企业亦是如此!
优秀的企业,必然是内部产权明晰,谁该干什么,该负什么责任,一清二楚。曾经流传这个一个故事:一位国有企业的员工应聘到了一家外资企业,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帮助别人,所以他抢着做了很多其他同事份内的工作,他认为应该得到表扬,可实际却受到了批评。为什么?这就是产权不明晰的问题!
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属于你自己的领域范围,这是应该的。可是,你去帮别人做事的时候,就等于你在帮助对方偷懒,事情你做了,他自然就落得清闲,你这样做反而是在破坏制度。而且,一旦发生问题,责任是谁的?同时,你帮助了其他人,你关注自己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工作出了问题,责任又是谁的?
当然,偶尔的帮忙是应该的,毕竟是同事关系。但要牢记中国的一句古话“在其位,谋其政”。
企业里的产权是什么?
表面上看,是你的工作职责。但最根本的,是利益分配。你处在不同的岗位,则匹配不同的能力和责任,能力和责任越大,则利益分配的时候,给你切的蛋糕就越大。所以,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内部利益分配机制相对合理的企业,一定是能够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一最基本原则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内耗的产生。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内心算一笔小账,产生内耗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那就合作一致对外赚更多的利益。
优秀的领导者,一定是画一张大饼,然后告诉追随者,这块饼将要如何分,谁能做到什么程度,谁就能分的多少饼!
当我们翻开历史,朝代的更迭都是分饼的方法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领导者想多吃饼而不兑现承诺,必然导致自己也吃不到饼;而善于分饼的领导者总是懂得大取舍的领导者,他能够保证所有人都能吃到饼,他才能吃得更长久。
这样的领导者,也都是“正名”的高手。只有正了名分,才是减少内耗,一致对外的良方。希望这样的古老智慧,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家能够真正懂得一些,那将是国民之幸,员工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