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代管理者学习治理乱局的良方

   2024-03-11 互联网680

当下社会乱局的根本原因

这里说的名,从一般意义讲,是指事物的名称;正名,即把名称概念搞正确。这个回答同子路提出的问题相距甚远,故子路说孔子“迂阔”。但孔子说的名,还有名分即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意思。名分要借助于一定的名称来表达,二者有其形式的一致性。如君、臣、父、子、兄、弟,既是人的称谓,又表示各自在人伦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名分的社会属性使它具有相应的道德内涵。这种内涵即人在社会关系中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名分不同,其道德义务亦不相同。所谓君贤、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便是对不同道德义务的一种规范。正名,就是端正名分的道德内涵,用以纠正不符合名分要求的思想行为。

其实说白了,名分就是要明确告诉大家,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哪些是他的!

比如现在的女性,都喜欢嗲嗲的喊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叫“老公”,但我们把“老公”的名称概念搞清楚了吗?

“老公”这个称谓,开始流行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具体传播地点无据可靠,但大致是从广东传入内地的。可实际上,不仅恩爱的夫妻这样称呼,夜总会的小姐称呼熟识的客人也称老公。那么,“老公”究竟是丈夫还是熟悉的客人?“老公”究竟是一个人的丈夫还是很多人的公用品?所以有人重新做了诠释:老是被公用的丈夫俗称“老公”。如果再追溯一下,唐代的“老公”是丈夫,而清代的“老公”则是太监了。如果我们不能给“老公”这个词重新确定名分,这个称谓还是不要叫的好,免得贻笑大方!

中国共产党1949年建国后,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正名分”,即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腐败问题的普遍性,国民收入差距已高达二十三倍(即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中共中央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为谁服务的党,这还是正名,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名分正了,才有利于制定宪法与其他法律。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现在国内的很多乱局,归根结底,依然是“名分不正”的原因。从宏观来讲,这个国家的主人是谁?——人民;谁来为人民服务?——公仆;公仆是谁?——官员。可实际上呢?公仆反而成了主人,主人反而成了草民!

正是因为这样的“名不正”,近些年屡屡出现政府配合开发商强拆民房等恶性事件。为什么个税征收如此之难?不是因为税收方式的不合理,而是政府并没有合理利用民众的税收,而且以不透明的方式和傲慢的态度频频激怒缴税的民众。缴税是民众委托政府管理社会的管理费,如果政府收了费却把社会管理的一塌糊涂,甚至不能保障民众的基本权益,民众当然有权不交管理费。所以,恰恰是因为这些名不正的事情发生着,政府相关部门则只好拿出一些明显不顺的言论来辩解,其结果却是越辩越苍白,越辩越无耻!言不顺的结果自然是事不成,当说服不了民众的时候,就只好动用暴力机构强拆强征!但这种方式只能是短期的,导致更大的民众的不安和不满,让政府“维稳”的口号再次变的苍白和无聊,陷入了社会治理的恶性循环!

当这些行为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的时候,“礼乐”则自然没法兴起。这里的礼乐应该理解为体现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道德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则是指导整个社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当社会的实际行为与整个社会的倡导相吻合的时候,就会起到教化的作用;当社会的实际行为与整个社会的倡导不相匹配甚至大相径庭的时候,反而助推了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这属于说一套做一套,更会激起民众的厌恶和反抗。而整个社会倡导的榜样是哪些人呢?社会的精英。所以,一个国家的社会精英是哪些人,这个国家的导向就是什么样子!当下中国的社会精英是谁呢?——官员和企业家,尤其是官员。当中国的大学生都挤破脑袋想进入体制当公务员的时候,就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这个社会的导向是什么!

当整个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不能兴建起来,既是有法也是不依的,更别说执法必严了。所以就会有冤案,无数的冤案就会导致社会的公正性大打折扣,法律也就成了各方势力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保护民众权利不受侵害的武器。当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无公正性可言的时候,民众则基本上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知道该如何做。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潜规则横行,权钱交易盛行,造成一个混乱的局面!

在这种乱局中,道德操守再高的人一旦进入官场,成为贪官是早晚的事;奉公守法的人一旦进入商场,无商不奸的思路马上贯穿始终。每个人都很累,每个人都不知道因何而累,人人都身不由己。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所以说,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够让好人变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