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李嘉诚先生要分家产了!
一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家族企业,其财产、权力、事业的传承,正在走向明朗化。
说起来,李氏“长和系”是个典型的国际化巨型公司:拥有世界各地投资人、业务遍及53个国家,雇员达27万人,市值超过8000万亿港元。但是,这位已征战60余年的香港第一富豪、《福布斯》全球排名第九位的商界大亨,还是以中国人最传统的“血缘关系”来实现他那庞大“帝国”财产与权力的分配和交接。这种古老的家族传承模式用以对接现代公司治理,谁能说自己胜券在握呢?阅历无数的“超人”自然清楚这个选择的凶险,却也必须面对人生的再一次挑战!
《中外管理》特别与香港华燊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家燊先生,香港董事学院公司治理及董事学教授朱长春先生,粤港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专家、《百年利丰》作者、南方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冯邦彦先生进行了交流,发现:家产分或不分,该如何经营;对于下一代,是培养他们做资本家,还是做企业家或者管理经理人,这些都是实业家和理论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显然,李嘉诚对这些非常“中国”的话题有着360度的考量,他的财产分配方案每个字背后都无不饱含着创业一代的心血和祈盼,同时,也是给全世界投资者的一个信心。

事件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终于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那天,在出席旗下公司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会后,李嘉诚与以往颇有不同。当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对近期香港一些家族出现的争夺遗产事件有何看法时,他主动表示可以“多说一点”。随后便语气缓和而慎重地披露了自己的财产分配方案。尽管历年来已多次遭遇记者追问退休问题、继承问题,李嘉诚都以身体还好一语带过。可这一回,他花了足有15分钟的时间来向大家宣布:自己不退休,也可以先行做出财产安排。
这份沉甸甸的家业财产由实业、现金和慈善基金三部分组成,分配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有三条:第一,李嘉诚将自己持有超过4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约35.5%的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第二,全力帮助次子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这是新业务,与目前长和公司的六大业务无关,金额会是李泽楷现时身家的数倍。两个儿子的业务各有不同,并不存在利益冲突,日后他们“仍有兄弟做”。第三,李嘉诚视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已经占了他家产中的很大一部分,这个基金会将会由两个儿子共同管理,希望两个儿子都开心。
会上,李嘉诚表示还没有想过退休,并称最近身体很好。当然,公司有一班优秀的管理人才,如果自己明天休假两个月出去旅行,相信有长子李泽钜及一班同事打理,一定也管理得很好。会议结束时,他还特别从衣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当日要出席的会议。他反问记者:“我今天有10个会议,我要不要退休?”并说即便今天退休,他明天也会到基金会那边工作,不会去钓鱼。
走入未尽的探索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惹来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始皇帝开创统一大业并幻想代代相传,但未料秦二世丢失殆尽:“玄武门之变”走向“贞观之治”,李渊何曾算得准哪个儿子更有作为;即便是睿智的康熙爷,摆得平“三藩之乱”,也奈何不了子嗣之争。
穿越来到21世纪,“血缘世袭”依然延绵,情形未必乐观。
就在2012年初,贵州一位十几亿元资产的富商龚荣忠家里就发生了一起“监听案”。曾经一起艰苦创业的妻子和出国留学又回来创业的儿女们,竟然在他的住所里偷偷装上了监视器,以获取他外遇的把柄。龚荣忠刚完成家族企业内部的股权私有化,可还是因为8000万元资金应归谁有,而引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仇恨与诋毁。亲情遭受无可估量的杀伤,企业也处在了被解散的边缘。如今,内地这种五花八门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再看亚洲环境,一个盛产家族企业的地区。顶尖的名门望族似乎永远都卯足了劲儿,无休止地轮番上演着“豪门恩怨”:
2009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以92岁高龄在美国因心肌梗塞突然病逝,半年后,长子王文洋就翻出了19年前的怨恨要求重新分产分权。实际上,王永庆去世前两年就做出了对家族企业的各种安排,可这又能怎样!
2010年,澳门何鸿燊家族也爆发了几房太太与17个子女如乱麻一般的纠缠,使得91岁的何鸿燊自己都糊涂了,到底想怎样分家产。
霍英东的后代在老父离世5年后再掀家族争产官司,一打又是5年,至今也未能完全厘清。
2012年,就在李嘉诚披露家业传承的同时,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联兄弟则正在接受廉政公署的高调拘捕,他们涉嫌介入政府官员的贪污而引发公职人员行为失当,但人们猜测,事情的背后恐怕与他们家族三兄弟多年的财产纠葛不无干系……
血亲破坏了伦理,人性扭曲,家族企业为什么就走不出内斗的怪圈?这固然不是财富与权力本身的错,但当代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其实,在于家族和企业它们分别是两个系统。家族有亲情,亲情无原则;家庭本是避风港,可家庭成员一旦进入企业,公司之外就有了第二战场。由亲人经营企业,或共辱共荣,或给自身施与了魔咒。
传承,既然是家族企业成功的重要途径,李嘉诚就不能不深谋远虑,探索前行,以尽人事。
从容、精心分家产
家族企业的传承,传的是什么?是财富、是权力、是事业。财富的传承,在于使资本归属清晰,这是家族企业运营的基础;权力的传承,在于选择适当的公司治理,这是家族企业创造活力的发动机;事业的传承,在于追求持续成长,这是家族企业完成夙愿的一份责任。
为通过财富的继承使产权清晰,李嘉诚可谓理性、从容、细心。首先,他没有复杂的婚姻状况;其次,他很早就安排了培养计划,且又在自己非常适合的时间公布财产分配;再者,他的财产划分尽量透明,分配方案也尽力将日后的冲突降到最低。
家族企业内部纠纷,往往起于复杂的婚姻家庭。当然,这有一定的历史成因。从冯邦彦教授撰写的《百年利丰》一书,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些习俗。如旧时的有钱人为夸耀自己拥有财富实力,娶下三妻四妾,这甚至会引来世俗的羡慕和尊敬。而近代传统的家族企业,公司存在的价值主要是为家族服务,为使家族成员受益,就会让他们到公司来工作,以取得固定的收入和花红。于是,家族企业的裙带关系也就纵横交错,给家族企业的产权、管理权、事业权带来纠缠。然而,李嘉诚却不必为这一切担心,他一生只娶了一位女子,家族的财产分配与接班计划也就只会在两个亲生儿子之间发生。
财富的传承,当然是希望后代能更好地经营企业。全球经验表明,家族企业要早做培养计划。而李嘉诚与太太庄月明对儿子们的教育,是夫妻一致的决定:首先要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关怀和爱,其次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第三是精心在商业上进行引导。一个广为传播的商业观点就是李嘉诚告诫孩子们的:“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那就只拿9%的股份,这会使财源滚滚而来。”当儿子们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列席董事局会议,会后还鼓励他们提问,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对商业产生兴趣。当儿子们十四五岁时,又被送到美国学习,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在香港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尚社会里,李嘉诚既维护着东方人的传统,也顾及两个儿子的选择。
在他的引导下,长子李泽钜完成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和结构工程学硕士的专业学习,24岁时回到父亲身边效力,并按照李嘉诚的旨意入了加拿大国籍,使李氏集团适时地完成了对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和加拿大航空公司31%的股权收购。而分拆长江基建上市、策划加拿大温哥华万博豪园计划、杀入内地组建世界汇金网,甚至包括遭遇绑匪绑架索取赎金,以及建立一个稳定的婚姻家庭,如今48岁的李泽钜经历了商业与人生的种种历练,稳健地走到了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的位置,成为了李嘉诚“长和系”全面业务的实际管理者和决策人之一。他在企业内部担任着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长江生命科技、电能实业、赫斯基能源,以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等多家公司的副主席、主席、联席主席等要职,在外界也有着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全国政协的重要社会职务,参与香港地区策略发展及香港总商会的领导工作。他表现出了对家族使命的责任感,也做好了担纲大任的种种准备。
而次子李泽楷,却有着特立独行的传奇人生,激情满怀地要走出自主创业的道路来。大学期间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斯坦福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又在父亲参股的加拿大多伦多哥顿投资银行(Godon Capital)工作了三年,并最终持股15%而成为合伙人。从1991年开始,李泽楷创办了香港卫视而后又卖掉其大部分股权;他在新加波借壳上市,组建盈科集团,借此搭起平台,进军北京、多伦多、东京的地产市场,并让香港政府激动不已地批准了他的“数码港”且成功实现了杠杆收购香港电讯。10年间,李泽楷创概念、玩资本、科技包装地产,芯片搅动世界,事业突飞猛进,获利上百亿美元,被誉为“小小超人”。但在第二个10年,他同样尝到了商业低谷期的滋味儿。因为固网电话市场的下跌,长途业务的开放,移动通信的出售等,据报道,从2000年至2006年,香港电讯产业的快速演绎中,电盈的市值蒸发了近90%;随后,电盈与中国网通三年多的战略合作也并不默契;不久,香港智富能源主席黄金富又宣布要以个人名义收购电讯盈科旗下的主要资产,消息令市场为之侧目。李泽楷如今已低调很多,闷头干活。虽恋史浪漫,但事业和家庭相比,好像他还无暇顾及后者。或许会趁着欧美资产便宜,以他仍然拥有的13亿美元身家去进军新的领域。
手心手背都是肉,李嘉诚十分了解两个儿子的性格和兴趣。因此,在他的财产分配方案中,实业部分的权益将划给大儿子,现金部分可随时帮助小儿子,慈善基金则由两个儿子共同打理。
至于谁分多了谁分少了,这当然不是小问题。以《福布斯》公布的数字,李嘉诚是255亿美元的身价;而从长江实业集团截至2012年4月30日公布的数据看,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8230亿港元,按4成多的比例来看,保守算也超过了3000亿港元的财产。这样看来,援助小儿子并“超过他现时身价数倍”的数字怎么大,1000亿港元也打住了。是不是很悬殊?
不过,李嘉诚说得很清楚,给大儿子的是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部分,这或许意味着并不能依据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来计算。那么,即使加上赫斯基35.5%的权益,对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应该是基本持平的。同时,通过分配方案,李嘉诚将他们的业务方向做了清晰的规划,长子守住本业,次子在新业务拓展,与目前长和公司的六大业务无关,这是为了防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将来“还有兄弟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