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郭台铭与夏普冲撞全过程

   2023-12-16 互联网1620
核心提示:鸿海入资夏普,被台湾产业界视作突破代工重围、寻找产业技术竞争的一大象征。但是日本公司、日本商业环境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

鸿海入资夏普,被台湾产业界视作突破代工重围、寻找产业技术竞争的一大象征。但是日本公司、日本商业环境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存在,对于台湾公司鸿海来说,其实挑战蛮大——思维与行动方式、文化上,种种。

事实已证明这桩入资案一波三折,由于夏普巨亏生变,夏普与鸿海的合作到现在还蒙上一层阴影。郭台铭要求在夏普公司里扩大管理权,他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称:“如果这仅仅是一笔资本投资,那我为什么要去做?我不是一个风险投资者。”而日本人对此显然很是抵制。双方正在重新商讨合作框架。

最近,台湾《商业周刊》推出报道,回顾了鸿海宣布入资夏普这五个月以来的波折,展现了这家台湾公司与日本制造的冲撞过程。

巨亏

2012年3月27日,鸿海宣布以每股550日元价格,投入670亿日元(约合新台币256亿元,8亿美元)购入夏普9.9%的股权。郭台铭以个人名义投资新台币252亿元,入股夏普面板十代线堺工厂。

4个多月后,因为这场海外投资案,引发鸿海集团市值蒸发、认列亏损,郭台铭个人押上市值314亿元的鸿海持股;光是8月前9个交易日,鸿海的市值上下震荡已超过1336亿元。

郭台铭入主夏普,是为了夏普的面板产能与技术,但摊开夏普4到6月财报,面板正是亏损扩大的主因。面板部门不仅占夏普营业亏损总额比重高达67%,全年更是原本预测亏损额的10倍,根本原因是夏普品牌液晶电视的销售逐年下降,导致面板供过于求。同时,裁员人数从1千人上调到3千人,最后更高达5千人。

郭台铭8月10日证实,在3月底签约时,他对夏普4至6月的巨额亏损,毫不知情。

为何要忍着亏损风险入股夏普?

面板,已经是科技业公认最烧钱的事业,郭台铭2010年合并奇美电后,到2012年第二季,奇美电已连亏8季,总额高达1154亿元。

不仅多位外资分析师不看好鸿海投资面板的决定,任何一个懂算术的人,看到奇美电这笔烂帐,说什么都不敢再投资面板业。

为何向来精打细算的郭台铭,被奇美电烫到了不仅不怕,竟然还要去投资一个更烧钱的夏普?郭台铭图的究竟是什么?

这得从鸿海的营收结构说起。

鸿海2011年营收3.45万亿元,其中苹果iPhone、iPad组装的贡献约为1.2万亿元;2012年鸿海营收预测成长15%,苹果贡献度也将提高到1.4万亿元。苹果的一举一动,都高度牵动着鸿海的营运表现。

巴克莱董事总经理杨应超分析,鸿海2013年起将对苹果提供面板、电池、镜头模块、声控、软板、机壳等关键零组件,以苹果iPhone、iPad为例,届时鸿海占苹果的销货成本比重,也将从2012年的10%跳升至50%。

这就意味着鸿海将从一个纯粹的苹果产品代工厂,跃升为策略联盟伙伴,地位更加稳固、关系更加密切,获利率也可望提升。

夏普能够提供的,就是独步全球的液晶技术,包括这次夏普取得苹果最新款iPhone面板订单的FFS显示技术(Fringe Field Switching),以及未来能与三星AMOLED抗衡的最佳利器氧化铟镓锌(IGZO)等技术。友达高层表示,夏普在此间的进度是全球最快、最成熟的,未来绝对会强烈威胁到三星。

符合苹果盘算:促成鸿夏合作,摆脱三星面板供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