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难在方方面面,而难上加难当属融资难!海外创业更是一言“难”尽,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是长期以来困扰“洋打工”族难题中的难题!那么,在海外创办中小企业,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中小企业如何在海外筹资
探清“敌情”
进入异国,要首先了解所在国融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海外的中小企业想在当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首先应该了解所在国融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用立法的形式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了解当地政府的一些“乡规”,是中小企业在海外融资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比如,一些国家的政府非常注重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做到“有始有终”。在美国,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
了解金融支持的社会辅助体系,是中小企业到海外融资应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国外的金融支持社会辅助体系,主要是完善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辅导中心、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税务代理公司等在内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和以贷款评估、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反客为主
在海外的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争取到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国外中小企业的赋税总水平,往往占增加值的15%~30%不等。在德国,中小企业享有很多税收优惠,如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营业税起征点从2.5万马克提高到3.25万马克等等。
在海外的中小企业,要尽可能取得政府在贷款上的援助。中小企业初创、技改和出口,往往是最需要资金的环节,外国政府主要通过帮助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发放优惠贷款等方式进行援助。在美国,往往由中小企业局以担保方式诱导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般情况下,该局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在日本,政府设立了“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公库”,给中小企业从民间银行借贷提供担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