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2023-04-12 互联网4210


  .策略三:鼓励参与。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具体要求是:第一,为每个个体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中,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参与,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成功的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有效投入学习的根本动因。学生的学习成功是一个多次完成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阶段性自我调整,重新自我激发内部动力。而自我功效感的获得,是这种自我调整、自我激发的良性手段。自我功效感即对自己学习成功的体验和肯定。而这又有赖于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自己成功的机会,并体验这种成功所带来的教师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肯定,从而强化积极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第二,形成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氛围,是增强个体参与意识的良好环境动因。长期处于具有积极参与习惯和传统的群体之中的个体,自然会形成较之其它群体之中的个体更强的参与意识。

  2.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具休要求是:第一,面向全体。自觉而非盲目的参与,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每个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因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出发点和标准是不同的。所谓面向全体,是面向存在诸多差异的个体所组成的全体。“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要重视两种学生的参与,一是性格内向的,二是成绩特别差的。他们是最易成为“局外人”的一部分学生。如果长期使他们充当旁观者,不能与其他同学协同共鸣,则与“双主”教学宗旨是相违背的。第二,设置坡度。这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由其自主选择合适台阶的阶梯。阶梯构筑的特点,基于教师对学生特别的了解。它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是教师应予随时调整变化的。

  五、“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导学谐振,主动探索,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