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财务“黑洞”调查:花样繁多逃避税收

   2023-05-12 互联网337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加过数次会计信息检查工作的人士直言:蓄意制造假账的企业,往往进出的账目非常完善,如果没有内部人员的举报,往往很难在账面上查出问题,因此,会计的监管难度相当大。

  业内人士分析:企业造假账的违规成本过低,是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元的逃税金额,区区数万甚至几千元的罚款显然不能对造假者构成任何威慑。

  此外,中国目前90%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有限责任制,而有限责任制可以使其机构和从业人员在获得高额利润后只承担有限的经济损失,客观上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

  财政部某官员表示,对检查中暴露的会计虚假问题,要通过加强与法院的沟通,通过司法途径予以解决;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强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处理力度和民事赔偿力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