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税变革步伐正悄然加快

   2023-05-12 互联网3530
核心提示:垄断油企海外上市的“漏洞”、地方政府对资源收益的不满、社会对矿产资源严重浪费的忧虑,正推动中国资源税变革的步伐悄然加快。

垄断油企海外上市的“漏洞”、地方政府对资源收益的不满、社会对矿产资源严重浪费的忧虑,正推动中国资源税变革的步伐悄然加快。

  1月初的时候,眼见2004年利润激增的大势已定,中石油董事长陈耕给“股神”巴菲特发出一份邀请信,请他出席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财富论坛。5日,巴菲特以书面方式作了回复,称其当时持有中石油10亿美元市值的股票,并奉承中石油“对投资者来说是称职的”。

  到了3月16日,在香港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陈耕自豪地宣布公司2004年全年净利润达102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了47.9%。正是在这个场合,他透露了和巴菲特通信的事情。此时,在大洋彼岸,巴菲特又该露出笑脸了:投资中石油,真是划算。

  从2003年4月开始,巴菲特就通过旗下公司持续买入中石油股票。目前他共持有中石油23.48亿股流通股,相当于13.35%的股权,是中石油最大的外资股东。

  中石油公布2004年业绩后,有人做了一个计算:3月17日中石油收盘价4.925港元;粗略估算巴菲特买入中石油的平均价为每股1.68港元,这样他在中石油这只股票上的账面利润高达76.2亿港元——比香港当地几大蓝筹股去年全年的盈利还要高。

  不过,早在2003年的时候,巴菲特相中中石油的窍门,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警觉。因为中石油属下的油田,只为国家上缴非常微薄的资源税:8元-24元/吨。这意味着,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资源性财富,大部分通过上市的这家国家石油公司被海外投资者“偷走”了。

  海外上市“漏洞”

  这背后是“中国在资源税收体系中存在的漏洞!”经济学家樊纲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症结。

  樊纲在文章中指出,近两年国际油价大涨,但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的石油公司仅因国际油价提高而发生税后纯利润大幅度增长、形成分红利润率高达100%以上的现象!

  据了解,在国外,在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获益的主体并不是石油公司,而是产油国政府——各国通过石油特许使用税和各种各样石油税赋的相应提高,将石油的溢价部分收归国家财政所有。石油公司也不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价格涨了,收入高了,石油公司总会分到一杯羹,但大头一定是国家拿走,归全民所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