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容忽视的“反避税”

   2023-03-08 互联网5270


  税务人员告诉记者,利用关联交易,高进低出,是外企避税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法对“两头在外”的企业特别有效:原材料以高价进口,产成品以低价出口,在国内的加工企业利润趋于零、甚至亏损。实际上,企业利润已经被转移到境外去了。

  此外,一些外企还习惯利用关联企业间的固定资产购销和租赁来避税。比如将设备或者固定资产抬高价格,虚增企业生产成本;将技术转让价款隐藏在进口设备价款中逃避技术费预提所得税;将境内财产高价租赁给境外关联企业,将企业利润通过租赁费用转移出境。

  “对外企来说,这些避税方式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企会计师直言道。

  “反避税”在行动

  这些“公开的秘密”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

  我们算过一笔账,仅跨国公司避税,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高达约300亿元。

  在曾庆春眼中,危害不仅于此。他告诉记者,外企来华投资,本身已享受了高于中国企业的税收优惠。采用种种避税手段后,其可能支付的税收成本更是小得多,在税收方面与中国企业完全不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也就是说,除导致税收流失外,避税更影响了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在国税总局的部署下,去年以来,一场针对“长亏不损”外企的反避税行动在我省展开。

  省国税局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宜城的这家港资企业。

  为避免打草惊蛇,税务人员先悄悄地走访武汉、荆门、河南驻马店的6家同类型企业,摸清了同类产品的正常销售价位。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原料供应商,了解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

  半年的反复求证,让税务人员充分掌握了企业虚假亏损的真相。去年底,他们向该企业下达一纸通知:累计调整转让定价金额546万元。

  翔实的证据前,企业没了“脾气”,最终同意调整方案,并补齐应纳税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