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将成为下一个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吗?2013年3月《金融时报》网站作家安德鲁-希尔(Andrew Hill)著文认为,LinkedIn已经逐渐成长为了猎头公司们最大的威胁,传统猎头可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文章引发巨大争议,随后硅谷资深HR及人才招聘专家、电动汽车公司Tesla Motors高级人才顾问张琦写下文字反驳此观点:在一个商务生态网络系统中,人才、猎头和企业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会颠覆猎头行业,只会帮助猎头顾问更好地去实现这个目标。同时猎聘网CEO戴科彬发布微博驳斥颠覆论的荒谬:
1猎头是专业服务不仅是信息交互,当然只靠信息活的猎头必死;
2求职者需要专业推荐和分析指导,更要谈判薪资,这点互联网搞不定;
3人情社会的中国,见面电话更直接,互联网只能是工具。
身为国内移动招聘创新者“人人猎头”的创始人,我也被网友屡次问及:从招聘网站,到社交型人才交流平台,再到猎头公司的移动客户端,其演变的核心本质是什么?我的观点与张戴二位稍有不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引入,被颠覆不是猎头,而是一个个猎头公司,正如个体户并没有被电商颠覆,他们只是转移到淘宝上去玩了。招聘产业信息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商业模式进化的过程,简言之,猎头行业正在从企业招聘外包转向企业招聘众包。 还是众包?众包已经渗透到招聘行业了吗?是危言耸听还是还是言之凿凿?要回答上问,需要再一次回顾众包的崛起史,及审视多项众包案例。然后我们才能试图回答:众包的崛起究竟是不是无法抵挡的?众包满足了那些企业的关键需求?众包大潮的来临到底是像天使降临还是像被魔鬼迷惑? 在去年发布2012GARTNER曲线中,GARTNER这家全美最著名的咨询公司之一罗列出全球正处于发展巅峰期的技术趋势,其中包括:移动Web应用、社交分析、大数据(Big Data)、Cloud BPM、数据库平台即服务,还包括众包。众包一词正式被发布于2006年《WIRED》杂志6月刊,其时该杂志的编辑Jeff Howe首次阐述了众包的概念: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技术问题。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Eric von Hippel提供了理论支撑。他指出,一份企业调查显示,在当代企业的利润增长中,技术创新因素占40%,资源因素占20%,人均资本的增加因素占15%,规模经济的因素占1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占12%.以前人们认为规模经济和人均资本的增加,是创造利润的主宰。但在当前,它们两者之和也只有28%,而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却占了52%!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竞争对手企业经营的状态。 众包正式粉墨登场,之后数年(2006-至今),众包,如同浪潮,席卷多个产业,并毁誉不一。请看例证: 最早实施众包的“创新中心”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由医药制造商礼来公司资助,现在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创新中心”聚集了9万多名科研人才,成员包括波音、杜邦和宝洁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宝洁公司是“创新中心”最早的企业用户之一。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宝沽目前有9000多名研发员工,而外围网络的研发人员达到150万人。 而后维基百科的诞生是第一个被称为互联网内容领域最致命、也最成熟的非商业化众包。截至2012年1月,维基百科的英文版已经创建了385万个条目,在全球282中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更是超过2100万个条目,登记用户超过3200万人,总编辑次数超过12亿次。维基百科在全球前50大网站中排名第五,并且是唯一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运营的网站。与其他商业网站相比,维基百科月均页面浏览量达到190亿次,而网站的运营预算费用却远低于其他网站。 怀疑的声音:维基百科迄今没有实现商业化,而是依靠众多参与者的热情来支撑——在内容和运作资金上都是。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斯澄清说,维基百科并非诱使免费劳动力的众包模式,用户享受的是贡献内容的快乐。 其它来自规模性企业的案例: 亚马逊的众包任务平台Mechanical Turk,是目前探索出最成熟众包模式的机构之一。Mechanical Turk主要用于交易“劳动力”。任务提交者可以在平台上发起一项任务,邀请个人用户参与完成,并支付小额报酬。比方说,请个人用户来选择一家商业机构最适合的配图,或填写一张简单的调查表。然后会往他的亚马逊账户打入相应的报酬。亚马逊将这类服务形容为“人工的人工智能”。 Twitter的翻译中心。Twitter长期以来都支持基于众包技术的翻译,提供一个自愿提供其他语言服务的平台。通过众包技术近五个月的开发,今天新加入了加泰罗尼亚和乌克兰语,自此Twitter已经达到了30种语言。 日本的特色家具商无印良品(Muji)。通过它的社区网站Muji.net,无印良品从广大的消费者那里收集各种新奇的、前卫的产品创意,参与的消费者超过50万人。接着无印良品让网站会员对各种设计打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创意被交给公司的专业设计人员,由他们把创意化为现实。无印良品通过预订单来测试市场接受度,而非传统的焦点团体、市场调查等方法。无印良品的策略很简单,只要收到300张预订单,该产品马上就投入生产。 宜家:通过举办“天才设计”大赛,吸引顾客参加多媒体家居方案的设计,得奖者将获得2500欧元的奖励,其作品将投入生产和市场。 不列颠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拥有1500~2000年间丰富的美术作品,让参观者自己为展品写讲解说明,被选中的将制作成标签展出在美术巨作旁边。 再看来自中国的案例: 人人猎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包招聘的创新者。它采用企业悬赏招聘的方式,在众多网络平台(包括自营的移动应用,微信,微博,合作网站)发布悬赏职位,鼓励用户推荐或者自荐来应聘。产品上线五个多月以来,已经实现百万人民币的营收并完成了首轮千万量级的融资。 批评的声音:猎头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人人猎头“游戏化”的操作流程是无法产生真实有效的推荐的,即便产生了海量的推荐,海量的人才筛选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易到用车。它的模式简单说来就是:用户通过呼叫中心或APP向易到用车提交需求,易到用车将需求导入数百家上游租车公司,在一分钟内回复是否可以接单,易到用车根据公司评级和服务满意度,选择某个租车公司完成上述订单,并获得分成。易到用车本身不拥有车辆及司机。 微差事是临时任务众包平台,帮助用户开发碎片时间的价值,其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众包帮助企业完成调研、内控以及推出精准的品牌互动。这些调研任务包括零售店调查,消费者调研,付费广告,神秘顾客,试用(产品或服务),指定地点的促销等。据悉,微差事已获得中路资本的首轮投资。 还有搜狗输入法、猪八戒网、起点中文网,采用众包的思维和形式,分别生成了数以万计的皮肤设计&词库,或者是超过七百万的“线上工人”,又或者是数亿的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