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是加在国企领导人身上的第二把刀,国企领导必须在这两把刀的夹缝中求生存。总的来讲,国资委成立后的国企领导更加难干了”
独立审计
从董事长的位子退下来以后,罗开富对中外运集团还有一个牵挂。
按照相关制度,作为中央企业的一把手,罗开富必须接受离任审计。“他们正在安排呢。”罗开富道,“但是具体交给谁来审就不知道了。”
其他中央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疑惑,比如中国港湾集团。港湾集团总会计师傅俊元透露,“以前我们集团一把手的离任审计是交通部来组织的,这一届一把手任期未满,谁来审计还要看他们怎么安排。”
罗开富、傅俊元口中的“他们”,所指都是中央企业的监管者———国资委。自从郎咸平炮轰国有资产流失以来,国资委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
不过据记者了解,国资委早就开始拟订一份旨在“评判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及经营绩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巧合的是,这个办法就在郎咸平炮轰不久后的8月30日,悄然实施。
9月10日,国资委以第7号令的形式向公众公布了这个名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的“暂行办法”全文。
央企“一把手”都将由国资委组织严格的经济责任审计。“资产规模较大企业负责人,委托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实施;未委托国家审计机关的,采取招标等合理方式,聘请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社会审计组织组织实施。”
据中外运集团审计部一位人士分析,对前任董事长罗开富的离任审计可能由社会审计组织来完成。因为审计署(即国家审计机关)目前主要审计中组部任命的大型央企负责人。
而让这些独立机构积极参与到国企的审计过程中来,正是7号令的一个突破。此前,尽管社会审计组织也可参与国企的经济责任审计,但普华永道、安永等会计师事务所人士介绍,“审计国有上市公司,倒是常有的事;对大型国企做全面审计,从没有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