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交时代的九种招聘新可能

   2023-10-18 互联网310

招聘行业的淘宝

业余推荐别人应聘工作也能有几百块钱的收入,你有兴趣吗?如果有,那你就是举贤网要找的职业顾问。

这家猎头出身的公司想在人才招聘行业里复制淘宝模式——搭建一个平台,引驻招聘方发布岗位需求,然后引来一些有人脉的人(举贤网称他们为职业顾问),推荐别人去应聘岗位。举贤网向招聘方收取平台运营费用,就像淘宝店家支付的租金。同时,说服招聘方向那些职业顾问悬赏一笔钱,吸引他们推荐人才。面试、录用后,职业顾问可以得到几百甚至几千元收入。

这个平台2011年9月上线。当年夏季测试时,职业顾问有4700人,9月份上线时,增长到9000人。2012年底,有3万职业顾问,线上收入最高的兼职职业顾问,年收入达6万元人民币。

“2013年的规划是做到6万兼职顾问,并解决活跃性问题。”举贤网人力资源总监宗杰说。举贤网称那些职业顾问是“不在单位里工作的同事”。

一方面,举贤网内部有一些运营顾问,由他们来接洽职业顾问,下发求职岗位,收取职业顾问推荐来的简历。通过推荐,可以提高企业招聘的效率和精准度(这是传统招聘网站的软肋),大大节省了企业HR的时间和精力。宗杰称5份简历可以筛选出一个面试人,面试四人,可以录取一人。

另一方面,所谓“不在单位里工作的同事”,也就是招聘服务的一种外包,职业顾问不需要发工资,只给赏金,这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举贤网想以此战胜猎头模式,获取年薪10万至40万价位人才的市场份额。“猎头收取入职人年薪的20%至30%,而我们是猎头的一半。”猎头服务的客户之前都是世界500强公司,或者是一些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到了2009年,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使用猎头,这是一个大变化。举贤网看中的是猎头范围扩大出现的商机。

关键是如何吸引职业顾问在平台上活跃,这对举贤网是一个挑战。为吸引职业顾问,举贤网将120万份简历的人才库对职业顾问开放。职业顾问想要获得简历,可以用网上的积分去下载。积分来自于活跃度,可以通过登录、发表见解、上传简历获得积分。这一点与猎聘网相比不一样,猎聘网要求上线猎头必须提交简历或者其他公司的通讯录,才可以换取简历。

招聘业的长尾效应

讲述者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刑志明摄影时会理

目前,招聘渠道市场整体呈现多元化、细分化的趋势,传统招聘网站在社交网站的冲击下正在走向没落,这些网站始终没有突破广告条的模式,除前台、行政、财务、人事等通用职位的招聘效果较好外,企业最需要的业务人才很难找到。同时,行业和区域性网站有增长的趋势,如汽车人才网、化工人才网等。

另一方面,企业方的渠道使用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从追求“大而广”转向追求“细而精”,希望增加目标针对性。

从线下渠道而言,仍旧以各类招聘会为主。传统的春季、秋季大型招聘会,同样由于不够精准,收取简历如大浪淘沙,因此效率也十分低下。而另一种则是企业自己组织的专场招聘会,许多大型公司如苹果、联想等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招聘,这类招聘会多为邀请制,其招聘流程经过设计,对企业更为有效;求职者只有多关注心仪企业的信息,尝试主动联系。

目前,招聘市场中的新变化是招聘流程外包市场。我们发现,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团队自行寻找简历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同时由于招聘渠道日益多元化和细分化,导致人均招聘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委托第三方寻找目标对象。

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都在关心的社交招聘。社交招聘网站的代表是Linkedin.在国内,以纯社交为主的微博也衍生出了招聘功能。许多企业会在Linkedin和微博上设置企业账号,还会购买大量招聘账号,直接与他们认为合适的候选人联系。但对企业而言,这么做需要本身有足够的粉丝数量和黏性,而且维护和招聘成本不亚于去传统招聘网站等待和筛选简历。

我认为,所谓社交招聘并不是只存在于线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全员社交招聘”的时代,一家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这家公司的招聘渠道,它与其他渠道是相互覆盖的。与国外相比,国内招聘的特色是更重视内部推荐,这个渠道可以达到简历来源的30%左右。无论是雇主还是求职者,都更信任公司员工说的话,而不是简历或招聘广告。同样,在微博上,在非招聘期找到合适人选的可能性更高,许多交流是获取联系方式以后在线下完成的,因为其实微博上公开性极强,不适合深度交流。

一般而言,文化公司、传媒、高科技公司、国企等,越是企业文化好、员工黏性很高的公司,内部推荐一定占据最高的比重。反之,如果是品牌黏性差的公司,内部推荐的比例极低,主要是以大型招聘会等传统公开方式来进行招聘。汽车、金融、保险等行业通过专业流程外包来完成的比例很高,而呼叫和销售业务需要的初级职位较多,因此会更重视校园招聘。

但无论什么样的公司与行业,年薪30万以上的中高级别招聘,绝大部分都不是通过公开渠道,而是通过猎头或者人脉完成的。同时,人脉广泛、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人也很容易进入猎头的视野当中,成为在身边扩散招聘信息的中转站。

对企业而言,由于现在的80后和90后喜欢有趣的工作,喜欢自由,在求职时会尽量获取关于这家公司工作氛围的信息,无论是通过网络和微博搜索,还是询问朋友,他会看“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否是我平时用过的、熟悉的、喜欢的”,以此作为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对雇主来说,公司品牌做得越好,对潜在员工吸引力越大,才能取得更好的招聘效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