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御值:5星;
血量:100;
技能:轻公司、慢、低调、创新、技术、文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当当为何不收购豆瓣》,看标题都惊讶作者为何会有如此想法。豆瓣是我最喜欢的互联网产品之一。从2006年成为其忠实用户一直在观察豆瓣的一点点的成长,发现其是中国为数不多能用户至上,产品第一,粗制滥造网络广告Say No的公司。豆瓣也有广告。不过制作精美,不觉得是干扰。我还是豆瓣FM付费会员。 虽然豆瓣是一家专注的轻公司,慢公司,文艺范儿十足的公司。但也不能仅仅因为笔者好恶就将其创始人归到准大佬之列。 看好豆瓣的原因,是因为豆瓣正在形成一个社交+搜索+推荐+数字内容+物品发现的综合文化互联网王国:基于兴趣的以及同城的社交,基于标签的垂直搜索,基于个性化推荐的发现引擎,还有阅读、FM等形式的数字内容。豆瓣最新的功能“发现喜欢的东西”则直接建立人与物之间的联系。 单从流量排名豆瓣已经进入TOP19。高出当当几十名。豆瓣在移动互联网成绩不菲。已形成自己的APP集群。 同时,豆瓣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技术+创新+文艺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它是有明显的公司以及产品气质的,且是独一无二的。这很难得。 他家老板杨勃(阿北)是一名海龟,05年花三个多月时间(兼职),一个人在星巴克用时下国内还比较少见的Python写出了豆瓣。就这一点已经足够传奇。 阿北,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一代大佬。 五、十年磨剑的张涛 王健林和马云就传统零售和电商未来的市场份额设下“1亿赌局”。线上零售额是否会超过线下?Online还是Offline?对于有一家公司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他们做的是O2O,可以认为他们是线上预订线下购买(Online2Offline)的平台,也可以认为他们在推动线下水泥人向线上鼠标人进化(Offline2Online)。O2O怎么解读,都是一块规模远超单纯的线上电商模式的大蛋糕。因为十年后,可能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所有交易过程都会电子化,比如比价、预定、点评、交易、CRM、营销等。 这家O2O领域的巨头就是大众点评。
防御值:5星;
血量:100;
技能:O2O、慢、低调、创新
大众点评是与豆瓣相仿的慢公司。十年来一直低调地做着线下服务和线上点评的对接。直到2010年加入团购大战,步伐变得稍微快一些。 不过大众点评却不是一家轻公司。它是一家SoLoMo的重公司。它是本地化的,各大城市线下商家拓展团队让其变重。也是社交化的WEB2.0代表,UGC是最初的基因:点评是明显的用户创造内容。它也是移动化的:移动设备流量超过60%。线上点评,线下消费,移动互联网直接打通了线上和线下。 Social+Local+Mobile(SoLoMo)是2011年便开始热议的一个概念。这不是未来的概念,因为大众点评已经证实它了。大众点评跟京东一样,融了几圈钱。不同的是它从08年已开始盈利。笔者预测他的春天会比京东来得更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