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表观优异,而剔除上市公司后的大股东表观业绩低下,这似乎是中国上市公司的通病。为此,投资者对此类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的所谓整体上市务必提高警惕。
TCL通讯第三季度业绩大幅滑坡
遗憾的是,用不着等到TCL通讯的业绩公允性风险在吸收合并之后爆发来证明这次合并对广大中小股东十分不利,从2003年半年报,特别是第三季度报告中就可以看出,该公司业绩已发生重大转折或已出现显著拐点。
TCL通讯200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按年同比增长45.38%,但到第二季度,虽然1~6月累计实现营业利润4.74亿元,按年增长幅度维持在10.01%,但4~6月仅实现营业利润2.04亿元,按年增长幅度为-16.79%,4~6月或第二季度按季或环比增长幅度为-24.47%。
到第三季度,情况变得更糟。TCL通讯1~9月实现营业利润5.86亿元,按年增幅进一步下降到-29.02%,其中7~9月实现营业利润1.12亿元,按年增幅为-71.65%,按季增幅为-45.17%。
抛开业绩大幅滑坡的具体原因不谈,业绩滑坡是否成为TCL集团迫不及待地推出吸收合并预案的原因,这一点很值得怀疑。
由此出发,人们对TCL集团给出的IPO发行价也应当多个心眼——如果推迟到2004年再进行吸收合并,即使20倍的IPO发行价市盈率,恐怕也不足以确保换股成功。
更多>同类资讯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