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避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产生一点矛盾,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是一个爱较真儿的人,非要弄个是非分明,争个你上我下,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还回来六分,那这日子就很难安定了。
当然,不较真儿也不是一味地姑息迁就,丧失原则。而是要巧妙转换,注意方法,讲究策略,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古时候,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银子堆满屋,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家人的和睦。婆婆精明能干,办事认真,态度强硬,媳妇也不是好惹的,脾气刁蛮,而且懒惰成性,两代人相处总是争吵不断、互相怨恨。作为儿子夹在中间,两头不好受。
年轻媳妇由于怨气难消,茶饭不思,卧床不起。丈夫找来大夫,但经检查,一点毛病都没有,只是脸色难看,似有许多怨气。经过一番询问,得知身体不适是由家庭矛盾引起的,于是,大夫把其他人支开,故意压低声音对她说:“摊上这样一个不讲理的婆婆,我很同情你,为了帮你解解气,我送给你些药物,当成调养身体的补品天天给婆婆吃。这是慢性毒药,但保证用不了一年半载的,婆婆就会中毒身亡,而且旁人看不出任何破绽,相信是老太太自己得病死的。不过在实施期间,要像侍候婆婆喝补品一样,必须逆来顺受,一天不要落下。当她吃完药,想吃好吃的时,就给她做些她爱吃的饭菜。”
媳妇思量了一会儿,认为为了以后不再受气,暂时放低自己,这也值了。
于是,媳妇按照大夫嘱咐的,每天给婆婆熬补品,恭恭敬敬地端到婆婆面前。面对儿媳妇180度的大转弯,起初婆婆也怀有戒心,但后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儿媳妇都记着按时按点给她吃补品,婆婆不想吃时,儿媳妇还耐心地跟她讲不按时服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婆婆有一点吃得不对付了,儿媳妇都会像对待亲妈一样嘘寒问暖。这让当婆婆的很感动,也就前嫌尽释,爱如己出,矛盾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而且谁也离不开谁。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媳妇不知不觉地坚持了将近半年的时候,突然想起当初大夫告诉她的这是慢性毒药,开始害怕起来,担心哪一天婆婆真的会毒性发作,离她而去,于是,连忙向大夫求救。大夫告诉她说,给婆婆服用的并不是毒药,只是调节胃口疏散气血的补品而已。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说明有好多家务之事是很难说出谁对谁错的,一般来讲,如果彼此心里都装一点糊涂,互谅互让,懂得“转弯”,家人才会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日日笑口常开。
凡事不必太较真儿,对周围的环境、人事,假如有你看不惯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凡事不必太较真儿,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才是潇洒的处世哲学。
憎恨别人于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不能做到心宽的人,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受了委屈时,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嗔恨,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一方面,憎恨别人时,你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没有好日子过,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他依然我行我素,但却破坏你的生活。让你痛苦、埋怨、憎恶、失望、烦躁,使你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欢快,甚至连觉也睡不好,严重的还有可能使行为变得越来越极端。另一方面,不管那个人有多坏,有多恶,有多对不起你,你越骂他,你的心就越被污染,你就难以保有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成为“孤家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