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员工给我们留下的人生一课

   2023-08-21 互联网2470

主持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好。那您从事了人力资源有多年,对于员工管理这方面,应该是非常了解的。那如果说,假如说真的有员工进入到,像你之前提到的黑心工厂,血汗工厂的话,他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

王若文: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迅速去逃离,而不应该在那个地方久留。但问题是,能进入黑心工厂的人,在目前的中国的这种经济状况下边,往往是没有太多的知识,来自于偏远的农村的,这些打工仔打工妹。他们无路可走,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我认了。就是他们从意识上没有想到,其实还有比挣钱更重要的,那就是身体。其实要维护自己的身体,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中国当今的社会,法律那么健全,国家的劳动法对员工的保护越来越好,其实搭把手,发个短消息,打个电话,就有很多人,劳动局的,工会的,都会来帮助大家。但恰恰很基层的员工,没有去思考,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也请这些很基层的员工,你们大胆地去求助,会有很多很多人支持大家。

主持人:那万一他进入的就是有一些员工,虽然进入的不是黑心工厂,但是他对这份工作又十分的狂热,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王若文:我是这么想,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拨人,活着就是为了工作,他只有工作才有乐趣,他感觉到生命才发光,才有价值。对于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定是爱的非常的狂热,一定是天天都是那么坚持到底。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虽然是要奉劝他,多珍惜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们依然要对这样的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国有一个,我们叫第一个胆大包天的人,是吉祥航空的首创董事长王均瑶。王均瑶三十八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当时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十八个亿。我们知道,三十八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因为疾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他长期的呕心沥血,长期的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把身体给搞垮了,我们知道这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对他也是非常的尊敬,这是中国的名人,因为他的企业今天还活着,而且越来越壮大。那么还有一位世界名人,刚刚过世,我想你可能知道。

主持人:乔布斯先生。

王若文: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我们当今世界,非常尊重的IT人士,是Iphone的创始人,也是一代一代 Iphone更新迭代的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你知道,乔布斯是做技术出身的,他对市场的敏感,这个是很多很多做技术的人无法达到的。我们知道做技术的,往往离市场很远,而离市场很近的人,对技术一窃不通。而乔布斯恰恰两者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所以就注定了他在Iphone,Ipad,itouch,这个领域里边,给全世界会带来一次革命性的享受。他就是这种狂热,这种对事业的渴望,已经爱到了自己的骨髓,爱到了自己的血液,所以从他爱上这份事业开始,几乎天天都是搞到晚上两三点钟,经常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在研究,所以后来他的身体就出了状况。出了状况很多人说,你要去看病,后来一查是胰腺癌,直到出了胰腺癌的时候,他仍然拼命的投入他的事业。他说,要推Iphone5,遗憾的是Iphone5就差那么一点没有推出来,他也没有停下来,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他不是怎么跟癌症去搏斗,而是跟技术搏斗,跟市场搏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给全世界人们高科技的享受,最后不得不撒手人寰,离我们远去,这就是典型的过劳死。也就是说,知名的企业家,世界最高端的科学家,都有过劳死的这种现象。所以并不是一定发生在血汗的工厂,而往往在这种高科技企业里边的过劳死的行为,都是与自己个人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无论是做老板,还是做百度这样的员工,还是曾经华为已经逝去的员工,他们都是对企业无比的热爱,同时他们也都身体有病,没有一个说,我身体非常的棒,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三天三夜不睡觉我就死了,不可能的,没有的。这种热爱事业而死亡的人,在我看来,死得其所,死得伟大,死得光荣。

主持人:在您看来这群人是不是追求完美的人,像乔布斯他对产品就是很追求完美的?

王若文:以我个人的这种思想来判断,我觉得几乎所有过劳死的人,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自己认为最完美为止,真的是这个样子。而通常过劳死的人,从血型来说,A型的居多。A型性格的人就喜欢追求完美。

主持人:那如果说我们站在企业的这一方来讲,要避免这种情况的话,企业的内部结构,或者说他的政策,管理,应该怎么来优化?

王若文:那最重要的就是你讲的,从企业结构的安排,从工作的安排这个角度,可能要更多的动一些心思。不,我说新人,有一拨是天天幻想做老板,天天想着去跳槽,天天想着一夜去暴富,这是很大的一群人。但还有非常小的一拨人,就是想成就事业,就是想来用自己的生命,能够编织一个高科技出来,奉献给人类,真的是这么想。那既然总会有这么一拨人的存在,作为企业老板,作为企业负责人事行政部门的官员,是不是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干预。我觉得最重要的干预,可以从根本上来做。从哪里呢,就是,我刚才说过,所有过劳死的人,一定是身体有问题的。所以假设你干预不了他的乐趣,你干预不了他对事业的追求,你更不能够让他对这个部门负责的事业停下来,影响整体事业的发展,但你可以干预他的身体,你可以带着他去医院,甚至把医院的大夫请到公司来,为他进行体检。发现他的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辛苦一点没有问题,不会有过劳死。但一旦发现身体有一丁点变化,或者是不适,比方说心脏的,比方说血压的,比方说血糖的,比方说肝的等等,那就要强制让他停止工作。我觉得这种关怀,比机制的强制可能更有效果。

主持人:您说起这样一个事情,其实刚刚我们也有谈到,这个工作跟生命之间的一个关系。因为有很多人就会崇尚这一个观念,我们活下来,就是生存下来,就是为了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像乔布斯有一句很伟大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总觉得活着,就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要拼命做拼命做。但是也因为这个拼命做拼命做,才让我们的生命或者是身体,承受那么多的负担,才会有那么多过劳死的现象。所以这个生命和工作之间,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份量?

王若文:有一个关于工作和生活的伪命题,一直在世界流行。那就是总有人问,我活着究竟是工作为了生活,还是生活为了工作,我说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工作为了生活,也没有生活为了工作。其实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的这个过程,这就叫生活。那生活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有很多元素,比方说谈情说爱,吃饭穿衣,睡觉,成家立业,包括休闲,都是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内容,自然离不开工作。所以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该是工作为了生活的更好,或者是我生活就是为了工作。今天我们看到的,包括之前我讲国内的王均瑶也好,还是今天世界乔布斯也好,他们活着好像就是为了工作,为了改变全人类。我相信百度的这名员工,也是活着,我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这种想法非常的好。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生命与工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很多人容易找静态的平衡,所谓静态的平衡就是,我有一个计划或者有一个目标,我不按计划就不可以,我不达目标就誓不罢休,不管自己的身体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可取。应该是我们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本身是可以调整的,根据什么来调呢,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更多的就是根据我们身体的状况来判断。我根据计划往前去走,我的身体完全可以支撑得了,我可以走快一点。当我发现支撑不了的时候,或者我无法很快达到目标的时候,我可以把目标切掉一部分,让我的身体暂时来修整,待到身体恢复以后,我再去做更多的东西。这就是身体配合事业,事业又根据身体,来做一种动态平衡的调整。我们经常不是说有一句话,叫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假设一辈子碌碌无为,你活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都是不断的在消耗,又有什么价值呢?反过来我抓住最青春的年华,我做一个无比的创造分享给世界,牺牲了又怎么样呢?其实人生我们说就是四个字,很简单,叫不了了之。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你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也就是所有人都难逃一死。但是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是闭目而去,叫死的瞑目,这是一种圆满,开心很快乐。有的人可是死不瞑目,甚至怒目圆睁,这样的人就死的给人感觉,很多的遗憾。但是我相信,百度的员工,王均瑶,华为曾经逝去的员工,以及今天的乔布斯,他一定死的很开心,死的很快乐,死的很瞑目,也就是死的很圆满,那我们又何必在乎他今天究竟是几岁呢?百度李彦宏说,我们不是黑心工厂,我这里的员工没有过劳死。其实你大可承认,就是过劳死不要紧。但百度没有压榨任何人,关键在这个地方。是他热爱这份事业,加上他有心脏病,所以心脏过劳并发症死亡,这不是很好嘛,也是过劳死的一种。过劳死不代表你就压榨了他嘛,但是他死的很开心,他死的很快乐,死的很安详。二十五岁的生命也是一个圆满的人生的句号,这不比那些碌碌无为,活了八十岁,九十岁,无所贡献的人更有价值吗?鲁迅曾经说一句话,有的人已经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每一个人的生命,他的长度的决定,并不是身体死亡的这一刻,来决定他的一个长度。而是要判断从出生开始到死亡,再到死亡以后,所产生的影响的长远,加到一起,这才是生命的长度。至于活的这一段,是长一点,短一点并不要紧,我要看的是,总和有多少,这才是生命的价值。

主持人:生命的长度应该不在于死亡,划下的一个界限,而在于他在生前所创造的一个价值。那如果说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大家参与到商界透视镜的评论,今天我们的商界透视镜就到这儿,下期再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