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假如中国不停止计划生育

   2023-06-15 互联网3050

经济活力持续降低,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适龄劳动人群与老龄人群的比例会从现在的12:1,剧减到2050年的2:1,亦即目前中国是以平均12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龄者,40年后将变为2个劳动者供养1个老龄者,社会经济负重前行,自然降低效率。

人口老龄化发展还会导致:在劳动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如此使得劳动人口老化。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不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劳动人口老化会明显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劳动人口老化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技术与管理创新,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随着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储蓄率也将逐步下降,如此必然影响资本的形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活力会持续降低。

老龄化导致系列不平等。代际责任不平等。独生子女政策动摇了大家庭养老的传统。60岁的中国妇女在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有5个子女,到2005年只有不到2个子女。未来一个孩子要赡养父母2人和祖父母4人,形成“421问题”。

政府与家庭责任不平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类基本经济单位,在社会生活、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作用。政府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不能、不愿承担全部养老负担,从而使得家庭赡养负担日益增大,组建与维持家庭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过大。城乡责任不平等。

按照中国的传统尤其是在农村,赡养老人首先是儿子(而不是女儿)的义务。但是,到了2025年,中国家庭至少有1/3可能没有儿子,出现大批生活拮据无依无靠的老人。

据介绍,到2009年中国城市与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都接近50%,但是农村养老无保障情况比城市更加突出,贫困老龄化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业已十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矛盾愈发向落后地区转移。中国幅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差别也很大。东部沿海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内陆省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上海比最晚进入老龄化的宁厦相差33年。

但是,内地农村的老龄化速度要远超过城市。农村老龄化不仅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缺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活力,而且农村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报道显示,饿死、病死家中的孤独老人越来越多,人道主义悲剧不时出现。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选择婴儿性别的现象激增。2005年中国新生儿男女比例约为118:100,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30:100。

而在工业化国家,这一比例平均约为107:100。如此,到2020年,中国将会缺少3000万新娘,在20-45岁的男子中,每10个人就会有1人找不到老婆。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会导致暴力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增多。

在中国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未来老龄化、性别失衡、空巢和类空巢等问题会更加严重,或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源头。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与作者联系。严禁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