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议事规则
要说到“娱乐至死”,在过去两周里,恐怕没有什么比“微博约架”更让网民们激动的了。在“朝阳公园成为约架胜地”的定义经由《法制晚报》总结出来后,今天《北京日报》发布通告:《新浪官微号召网友抵制“约架”;首都文明办:“约架”会破坏社会风气》
为了说明“维护平和理性讨论的氛围”的重要性,这份北京市委机关报还附录律师和学者的观点,分别是《法制社会不允许个人无限使用私权》以及《“约架”让网络可能异化为“原始丛林”》。已纳入旗下的《新京报》今天也要跟进表态,继早前评论周刊刊出《让我们在规则下辩论》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访谈后,今天又由评论员于德清批评“‘约架胜地’消解公共辩论意义”。
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版上,对“约架”的原因分析更显调侃:“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现在只要张嘴后声音够大,在混乱的意见市场竞争中就能博取粉丝。看看那些微博上喊着约架的,哪个不是摇身一变成为网络名人的。”根据作者加一的观察,“人们缺乏讨论热情,只对立场有兴趣。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网上各种流行的标签,即是最好证明。不管你说了什么,狂热的网友只要给你贴一个粗浅的标签,若不幸有众人响应,如何辩驳也恐难翻身。”
在这种“标签横行”的氛围中,《人民日报》今天那篇《构建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就更加注定要引起关注了——这很可能是这份最高党报第一次公开使用“美分”二字概括异见者。
作为“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的第二篇,评论部开篇即向网民喊话:“游弋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广场、行走在匿名讨论的网络空间,我们既要捍卫权利,也要善于发言;既要行使自由,也应保持自律。”
而后,文章总结舆论场中的“剑走偏锋”:“心平气和的讨论,变为唾沫横飞的辱骂;同一话题的分歧,成了互揭隐私的竞赛;网络争吵的激化,导致赤膊上阵的‘约架’。至于动辄质疑别人为‘五毛’、‘美分’,或者相互送上‘卖国贼’、‘爱国贼’的帽子,也是时有耳闻。”
“让‘预设立场’左右了‘事实选择’,让‘站队逻辑’取代了‘是非判断’,那么结果很可能是社会共识的撕裂、隔阂对立的制造,甚至使观念交锋异化为某种意义上的‘党同伐异’”——《人民日报》借用伏尔泰那句“人人手持心中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向官民双方、左右双方发出警告。
在承认社会和科技的双重进步给中国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公共舆论平台后,这篇被凤凰网配上孙中山头像重点推荐的评论呼吁“构建支撑当代中国公共空间的议事规则”,以免“错失一次走向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良机”:“只有明确观点交锋时,究竟应当秉持什么样的议事规则;思想交流时,又当保持怎样的底线原则;只有强势的一方懂得尊重弱势的一方,只有彼此共同遵守并使用同样的规则,我们才能搭建理性、建设性的讨论平台,并由此涵养提升中国社会的民主素养和公共精神。”
连茨威格那本《异端的权利》也成为了《人民日报》评论部的论述思想来源,这应该可以再次证明喉舌并非一些“异端”想像的那样僵化保守。
至于“欠揍”的约架男主角吴法天,他今天已经获得凤凰网提供宣讲“我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机会,专题要点摘录这位“五毛”党领袖的判断:“以前,理性是南方系的一面大旗,现在这面大旗被环球时报夺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