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火烧不尽
未到秋天,已然多事。
昨天下午,湖南邵阳传来了又一桩恶性事件:虽然当地宣传官员在深夜向中新社记者辟谣称纵火杀人者“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但这故事从一开始就直奔“同归于尽”而去。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账号是最早信源之一,他在午前11时39分发出快讯:“刚刚确认,今天上午10时许,湖南邵阳市自来水公司管理层正在开会时,有员工携汽油瓶冲进会议室投掷,当场烧死3名管理人员,烧伤多人。员工作案动机暂不明。”
在人民网、新华网均接力发稿后,邵阳消息一跃成为多家门户午后首页头条,作案者之所以先泼油点火而后跳楼自杀的原因也得到官方通报:“纵火是公司内休职工石燕飞因不满公司未同意招收其第二名孩子(一名孩子已安排进公司工作)进公司工作,冲入会议室,对正在开会的公司党委班子成员泼洒汽油并点火所致。”
晚间,人民网再从长沙发回背景新闻,用红圈标出那幢大楼的出事窗口外,并引述称“当时石燕飞冲进6楼会议室浇了汽油后,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就点燃了打火机,由于会议室的桌子和椅子都是木质的,火势迅速蔓延。公司总经理和3位副总被烟熏火燎逼到窗口外的空调外挂上,随后,4人都因支撑不住而掉下去,1名副总因跳到5楼临窗的空调外挂,得以保住生命,另外3人当场死亡。”
这则新闻的标题写明“邵阳纵火案嫌犯为儿女工作安排曾多次大闹单位”——对于在官民冲突中通常都站在弱势一方的中国网络评论者来说,这回,案发后不久传来的信息实在难以支撑他们纵火者,虽然也有坚定的“鸡蛋”派要将石燕飞比作杨佳一般的义士,但更多人或是推测其中有更多隐情,或已经在感慨自来水公司这种垄断企业的内部分赃机制。
虽然有了人民网和新华网的稿件名头,但这仍然是一个敏感话题,所以,南方都市报等国内主要报章都是言简意赅,新京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固然刊出自采内容,但却都特意屏蔽了电子版链接,本地的三湘都市报更是把现场图片只留在了微博上。
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得到长江商报、云南信息报转发:“邵阳市某事业单位员工对记者称,邵阳自来水公司隶属邵阳市公用事业局,与其他一些相类单位一样,邵阳自来水公司实施的是工作岗位继承制。这种工作岗位继承制既损害了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戕害了员工。在这个看似保护部分人特权的继承制里,最终将没有任何赢家。”
今日改版引入“南方系”血脉的江淮晨报需要打拼天下,今天向安徽读者提供“石燕飞去年曾‘自杀过一回’”的往事:“那天,也是公司领导在会议室开会,她拿了一根绳子,一端绕上自己的脖子,另一端绕在会议室的门锁上,把里面的人关了大半天。”。据其稿件,石燕飞1964年出生,今年48岁,一对双胞胎女儿均为 23岁,“长期以来,自来水公司职工实行提前内退制,男50岁内退,女45岁内退,‘这是历来的规矩,对职工来说,自己腾出岗位就是为了让子女就业。’”
还是偏居西南的重庆晨报最大方,用大半个版面配上还原示意图,讲解《自来水公司领导正开会,她闯进会场泼汽油纵火》的过程。据其引述,“邵阳市自来水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都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一个决议,每个家庭只能解决一个子女进公司就业……8月份的时候,公司还特意举行了一次职代会,对她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大多数职工都支持公司的决定,否决了让其第二个子女进公司就业的决定。”
同城的重庆时报以时评见长,评论员李妍在头条位置就此叹息《被特权扭曲的人心制造邵阳纵火案》:“一个看似保护特权的继承制,因为没能‘一碗水端平’,就让暴戾之气横生,赢者通吃的规则面前,却没有谁成为赢家……这种忤逆人性、充满暴戾之气的行径,当然需要批判。不过,如果不能正视那些‘赢者通吃’的规则背后,被侵蚀得已经变形的规则、道德与人心,任由通吃规则与特权意识泛滥,那么,这朵藐视人性与规则,充满赢者通吃意识与暴戾之气的恶之花,恐怕就只会难以避免地野蛮生长。”
“戾气”——这个词的确越来越频繁地被时评家们使用了。齐鲁晚报今天也要说一声《邵阳纵火案烧出的戾气更可怕》,并得到新浪重点推荐。在这家山东报纸的观察中,“血案发生后,网友的反映大多不是谴责行凶者,而是狂呼‘该烧死那些龟儿子’”,于是,评论员金岭不禁要感叹:“石某虽然杀了人,但在一些网民看来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背后可能有更值得关注的腐败。这太可怕了!这足以说明,一些人的是非和善恶标准已经扭曲到了何种程度!这其中蕴含的危险倾向,或许比血案本身更可怕。邵阳惨祸告诉我们,只有普遍的公平,普遍的正义,普遍的权利,才能驱散我们那种无处不在的戾气和焦虑,才能让石某们放弃那种过多的非分期待,才能把一些网民颠倒了的是非标准再颠倒过来。”
邻省大河报亦有此感,由秦淮川在《邵阳纵火案:别让烈火烧掉理智》中警告:“真相犹待还原,但很不理智的叫好声已经出现,有人甚至称是‘替天行道’,无论石燕飞是否遭遇了不公,这种极端方式都不可取,美化石燕飞的行为更是粗鄙。鼓吹杀戮,美化暴力,最终自己也可能被怒火所焚……即便对一些官员怀有成见,即便有的官员涉嫌腐败,也不必认为他们活该被烧死,没人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汽油瓶不长眼睛,今天它可能掷向官员,明天就可能掷向平民,悍匪周克华不是将枪口对准了无辜的老百姓吗?”
因为关注视野不同,人们得出的舆论印象也并不相同。在新京报上,另一位作者就宣布:“网上很多人却认为整场纵火案更像是一场‘家庭内讧’。显然,纵火者认为的‘内部不公’,却遭到了民众对‘工作岗位继承制’背景下行业不公的质疑。”
这篇《邵阳纵火案透视出的“公平困境”》,由媒体人李慧翔署名,被腾讯推荐:“一个行业内部‘不公’的‘受损者’,却无法获得民众的广泛同情,这正是当下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公平困境’。这警示着,制度化地建立一种打破行业壁垒的公平秩序,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才是化解‘内部不公’的唯一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