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未及秋天事已多

   2023-11-15 互联网1850

二、拔旗

涉及国家安全机密,讲真话就有点难了。尤其是对需要娴熟掌握外交辞令的发言人来说,需要延至子夜时分再通过新华社发出答记者问:“记者问:据报道,今天下午,日本驻华大使坐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抢走,请证实。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办公室答复如下:中方有关部门正在对此进行认真调查。中国政府一贯认真履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保护外国驻华使馆和人员的安全。”

此时,“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乘坐的汽车在北京市内被人拦截,车上的日本国旗被拔”的消息,早已在微博论坛传得沸沸扬扬,关心中日关系者引用来自NHK等日本媒体的消息,声称“行驶在环线道路上的丹羽所乘车辆遭至少两辆汽车围堵,其中一辆车上的人下车实施袭击并将丹羽所乘车辆日本国旗扯掉离去。”

时刻警惕愤青民族主义的人们迅速想起了义和团和萨拉热窝,批评实施这种行为者是典型的“爱国贼”。虽然胡锡进昨晚那段谴责微博遭遇律师斯伟江“这不是你环球时报播下的种子吗”的反唇相讥,但他还是要通过今日社评表达立场——《拔日本大使座车的国旗是胡来》——并得到新浪推荐在新闻首页头条下方的显要位置。

“目前尚不清楚该男子的身份与国籍。如果他像日本媒体怀疑的那样是中国人,我们要对他也对公众说,这是胡来,而且很笨很蠢……即使此人确系中国人,他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目前不得而知”——这份被广泛认为持民族主义立场的畅销报纸,开篇即试图明确袭击者的行为“在中国人中不具有代表性”:“中国的对日斗争必须做得堂堂正正,当面锣对面鼓。中国民众表达爱国主义,展示对日本占据我钓鱼岛等行为的强烈不满,也都应做得理性、文明,所有行为都符合法制社会的通行规则。日本驻华大使在汽车上插国旗是他的外交权利。任何驻中国的外国大使也都可以把他们国家的旗帜插在他们的汽车上。同样,中国驻日本大使以及驻各国大使在驻在国出行时,也都可以在汽车上插上五星红旗。制止他们这样做没有道理,只能受到舆论的谴责。”

根据这篇同时得到搜狐重点展示的文章,拔旗之举“会让舆论天然地与中日当前的外交紧张挂钩,并与中国人表达对日不满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会损害中国公众的文明度形象,也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出了这样的事,最得利的是日本右翼。可以预见,那些日本反华分子一定会利用这件事做一段时间文章”,因此,这份人民日报子报劝告民众在中日之争这盘“大棋”中不应靠“匹夫之勇”:“拔一面小汽车上的日本国旗属于顽童的过家家之举,我们要拔的是某些势力在环中国地区挥舞的那面无形的旗……让我们坚定、团结,让无论你还是我在任何时候都不成为对手攻击中国的把柄或借口。”

只是,在腾讯编辑们看来,面对这个袭击外国使节的行为,其实“网络上仍有大片叫好声”,这才是“令人叹息”的原因。在举出“从法理上来看 :袭击行为反文明反法治”的国际法国内法条文后,这期今日话题用一个章节描述“从情理上来看:丹羽大使着实是对华友人”。

的确,在昨天下午袭击消息传出后,既有诸多了解中日关系者网络发言,强调丹羽大使其实正是反对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的罕见“亲华派”。所以,专题编辑们找出类似钱江晚报《撤换丹羽,显示日对华趋于强硬》的报道,赞扬“在敏感事件上,丹羽宇一郎体现出了一个外交家对中日友好的担当”,叹息他的两面不讨好:“即便丹羽宇一郎大使在中日关系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日本国内,丹羽并不怎么受待见。从这一点来说,丹羽宇一郎是替中日友好受过。如此一位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外交家,甚至于被日本右翼批为‘胳膊往外拐’的丹羽宇一郎,被袭击后却得到了中国人一片欢呼之声,有点啼笑皆非。”

在最后一个章节中,腾讯宣布“从实际效应来看,仇恨、对立是中日关系毒瘤”:“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内的游行示威中,少数人将抗议活动殃及到公民的私有财产,打砸日货,危及到车主的人身安全,甚至于在闹市上袭击外交人员也让一大群人欢呼雀跃,这完全是赤裸裸的流氓行为。就算日本最流氓的政治流氓—右翼,在举行抗议活动时也不敢采用过激行为,打砸抢,更不要说对外交人员下手。”

专栏作家赵楚昨日之怒亦获摘录。在得知拔旗一事后,这位军事专家子夜微博发言:“在当代中国,日本二字犹如超级G点,各种形式夸张地渲染历史仇恨的东西多如牛毛,但很少有人敢于大大方方地承认,近代以来,日本除了伤害中国,从留学东洋到辛亥到改革开放,日本也是于中国大有恩惠、确有共同利益的国家,一味的仇恨历史观会把我们自己的国家带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不值得思考吗”;“经常听人高呼警惕日本军国主义,这话我同意,但我觉得中国人最可担心的还轮不到什么日本军国主义,而是以新文革、新极左、新纳粹和新红卫兵为代表的中国军国主义,从历史看,无论血腥残暴程度,还是社会毒化威力,都远超日本军国主义。”

在斥责“爱国贼”之前,赵楚是在批评“环球时报一口咬定如果中日开战,中国人能一洗甲午失败的耻辱”之文“是彻底无知和不负责任”,以甲午战败之史断言“坐井观天忽悠自己唯一结果只能是灭顶之灾”。

而另一位历史学者马勇则有不同意见,他声明自己虽然“一直反对环球时报商业民族主义和虚假的硬派立场”,但对那篇《中日开战将使中国洗刷一个世纪耻辱》却“格外认同”——确实,如果从设置热门话题的角度来说,胡锡进又成功了。

其实,这篇社评原题为“解放军海上演习是对日本的回答”,虽然难得没得到新浪推荐位,但却因为其中那段“如果中日发生新战争,它一定是中国人在心理上洗刷一个多世纪耻辱的战争。无论其他什么样的战事,都不如中日战争更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而众议纷纷。

虽然数月以来,中国官办媒体多次发表针对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强硬言论,例如人民日报海外版昨有《日本连放狠话是在玩火》、今发《中国军方访美再就保钓强硬发声》,但直接提及“战争”二字实属罕见,来自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的这种表达引发人们强烈猜测。

抑扬有度。昨天下午,这份报纸下属环球网又推荐来自人民日报社驻日本分社社长韩晓清的文章,直接批评“香港、台湾、大陆所谓的保钓人士所做的登陆钓鱼岛行动,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动机,都不是爱国行为,而是害国行为”:“既然中国的清王朝没有解决好钓鱼岛的问题,既然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政治伟人也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还是按照邓小平的意见,‘我们这一代人不够聪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先放一下,让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去解决,他们比我们聪明’……中国剩下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如果在现阶段提前提出解决钓鱼岛问题,与日本彻底闹翻,只能使中国失去战略发展的机遇,做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后悔莫及的蠢事。”

这种忍让论调当然会迎来爱国青年“汉奸”的怒斥。司马南在赞扬昨日解放军报头版有关中国二炮部队精确打击能力大幅跃升的同时,已然微博质问:“一切准备好了才打,对手会让你一切准备好了?”

说起来,赵楚昨天另有一论,正是推断骚扰日本驻华大使座车之事“是新文革势力借机向合肥审判示威,给当局出难题,配合日本对华施压”,作为“重庆垮台后相对沉默”的代表人物,司马南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在为小团体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相反,他还要表明自己才是最坚决的爱国者:“杀害外交官,蔑视国际法,日本人最在行。李鸿章在日被剌众人皆知……我反对针对外交人员的任何的不文明的举动,但拿走旗子,算不上什么‘袭击’吧?”

人民日报什么都没说,包括它的微博账号。倒是潇湘晨报和重庆时报都给了头版上最大字号的标题待遇,重庆晨报不管三七二十一,做成了一个双排对仗标题:“图夺岛,日本全方位出拳布局;表抗议,中国男袭日大使座驾”,与之相匹配的消息包括“日本拟9月‘买下’钓鱼岛”以及“东京都拟9月2日强登钓鱼岛”。

午前,凤凰网除了开设“怎看日本大使座驾遇袭”的网络调查,回眸《中国的暴力排外闹剧》外,已更换首页头条为《日媒:野田致信胡锦涛,望两国冷静对话》,并配发其卫视独家消息:“玄叶外相称日方已拍下男子的照片和车号,将会交给中方并要求中方立即开展刑事调查”——人民网投桃报李,来上一篇《日本需正视中国民间的情绪表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