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札记:表哥怎比兵哥哥

   2023-11-15 互联网1790

三、福利中国

“官是贪官,兵如匪兵”——这样的公众印象一旦根深蒂固,怕是人民日报也不用再遥想“一荣俱荣”的辉煌,而只需担心“一损俱损”了。

每天泡在微博上感受那么多“负能量”,所以,这家最高党报里的年轻人昨晚发布晚安微博时简直是迫不及待:“大病医保即将启动——事故频发的八月,今天的这个消息温暖人心。天下最好的百姓在中国,他们的诉求很朴实:为人处世公平公正,政府办事一碗水端平;他们的爱憎也很分明:谁真心对他好,就真心拥护谁。民意是最坚实的执政基础,须常怀敬畏之心。民富国强,本固邦宁,中国,我看行!”

这个赶在8月最后一天到来前发布的消息,也成为今天最热门的市场化媒体头版头条。新京报放上一个听诊器,宣布《六部门公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避免因病致贫,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报销不低于50%》,并配发“保障对象: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资金来源: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不增加个人缴费负担”;“保障办法: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再次报销,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的要点。

人民日报除了发布政策解读,更用短评强调“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的新举措,对于减轻人民群众大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员们也纷纷表示欣慰:京华时报《让国人免除大病的恐惧》、齐鲁晚报《大病医保更有助于弱势者活出尊严》、东方早报《期待市场化的大病医保根治因病致贫》。

或是借机提出补充建议,大河报和南方都市报都提及吸纳民间资金,后者《欢呼大病保障同时需做有益补充》写道:“发改委官员表示,‘由于每个人家庭能够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所差异,开展大病保险,并不能完全确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发生灾难性支出。极少数低收入或发生巨额医疗费用的人,还有可能面临困境。’ 这句坦诚的话提醒我们在为大病保障制度确立欢呼之同时,也不妨为其做些有益的补充,就像邓飞等人发起的‘中国大病儿童医保公益基金’项目,旨在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这两项制度辐射之外的贫困儿童提供大病救助那样。而这些有益的补充更多地寄望于公益组织,寄望于民间蓬勃的活力。”

环球时报没把胡锡进对方政委的微博点评放上版面,但却可以不吝赞扬“这是中国社会福利的巨大利好消息,是一次里程碑式飞跃。”

这篇得到新浪头条推荐的社评已将2012年定义为“现代‘福利中国’的元年”:“由国家财政支持的福利向全民覆盖,这是缩小中国社会差距的最有效途径。至少在医疗这项社会福利的关键项目上,‘体制’内外及城乡之间三六九等的‘等差’被越抹越小。这是中国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补账。”

当然,这份报纸早已明白“舆论高喊‘感谢党和政府’的时代早过去了,人们对再好新政的反应总是会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文章宣布政府并没有为大病保险新政“得意一下”的时间:“中国的医疗保险就覆盖人数而言,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福利计划。能不能把它设计、执行好,让人捏一把汗。大病保险新政意味着无数中国家庭将从‘因病致贫’的恐惧中摆脱出来‘一大半’,它的成功甚至可能影响很多中国人的人生观念,而它一旦失败,对中国社会治理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