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经常有成绩优异的同学跳级,这是家长风光,老师有面儿的事,学生自己也受鼓舞,原来的同班同学由此变成“学弟学妹”。与此相应的,也有同学留级,将同样的知识再学一遍,同学当时肯定是有点“憋屈的”。但值得玩味的是,等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如中考或高考,当初跳级的学生未必比留级的学生考得好。
这种情形在职场同样可以找到对应的情景。两个员工,一个频频跳槽,每跳一次自然职位、薪酬都有相应增长;另一个,在原公司坚守,在短时间看来貌似职位难以升迁,涨薪也慢如蜗牛。可说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埋头苦熬。但试想当10年过去,坚守的员工在公司或许已修炼到一定级别,与原来跳槽的同事比,谁胜谁负实在难有定论。
在目前企业薪酬制度不够科学和合理的背景下,新进员工的薪酬往往高于老员工,这也诱使职场人通过不断跳槽来实现薪水大幅的增长。但企业里“论资排辈”的现象同样存在,老员工占据着重要资源,在某些高位,老员工有绝对权威,待遇也会比新员工高。只不过这里的“老员工”资质要“老”得更纯粹一些,一般至少要有10年以上的资历。
如此以来,两种管理极端形成对抗:在一家企业媳妇熬成婆,或可晋升到金字塔顶端,而这需要过人的毅力和耐心。同时,屡屡跳槽,永远的当新人,每次跳槽实现薪酬和职位的跳跃,这需要胆识和运气。
如果仅从职业发展即职位和薪酬来比较,“跳级”和“留级”的PK要划分开区间,在10年内,“跳级生”胜算比“留级生”大一点。因为这样的时间段内,是“留级生”的“修炼期”。当“留级生”是新人的时候,因老“留级生”当道,一般要熬几年才能有薪酬或职位上的晋升。而“跳级生”,只要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合格的职业素养,跳槽后薪酬增长幅度一般都会超越“留级生”。
到了10年关口,此时原来的“留级生”已经熬成老“留级生”,一般也会晋升到中层管理者的岗位,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未来升值潜力更强劲。而“跳级生”,会不会因为屡次跳槽,缺乏人脉和资源的积累,职场生涯显得动荡如浮萍呢?
当然,除了职位和薪酬,还有更多职场人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职场氛围、人际关系,“留级生”可能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多年的磨合,对企业文化与或明或暗的规则早已老马识途,如鱼得水了。而在阅历、经验方面,“跳级生”则可能因为阅企无数,在此方面更胜一筹。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职场生涯更没有几个“十年”,是跳是留,要谨慎而坚定。
每位职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份充满希望和前途的职场规划,面对“留级”还是“跳级”的抉择时,往往患得患失,唯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以十年为期,这个职场的黄金时段,足以奠定今后的职途。是留还是跳?看看大家怎么说。
正方:跳级
理由一:抓住主动权
现在的职场人士一般是先找好下家谈好薪水福利后再决定要不要跳槽,这样骑驴找马的安全系数极高。如此职场人就抓住了主动权,不用等着老东家良心发现,打发几百块的“安慰工资”。如果在一家企业待久了,薪资职位毫无起色,受单一行业局限太久,各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以后想跳槽也缺乏资本。在一家老员工居多的企业,员工的可代替性就强,由此市场价值就不高,加薪、晋升都很难。与其赌十年看结果,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
理由二:增加阅历
撇开薪酬、职位等短期利益,跳槽带来的阅历增加价值更大,尤其是对于准备创业的人或者高管而言。一家企业所能涉及的市场、管理、渠道等都有各自的特征。如果想在某个行业有所建树,必须扩大行业的了解,在一家企业无法快速晋升,就只能通过跳槽来实现。有阅历才有话语权。久呆一家企业,只会慢慢被同化而深受束缚。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换个环境已经不能适应。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让人逐渐丧失反抗的能力。
理由三:注入新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