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委全委会上的讲话

   2023-05-12 互联网3830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经济越是发达,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的需求就越是强烈。这几年我们虽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活动,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些部门、一些乡镇对精神文明创建存在着淡化、弱化、虚化的认识,存在停留于应付检查或装装门面的现象,文明创建的实质性内容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市民、农民的教育问题、村规民约执行问题、农村卫生整治问题、行风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仅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建设。象当前经济工作中难度较大的改造拆迁、工业区征地等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就看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看农民的教育是否跟上,看依法行政水平是否提高,看村级自治是否有效等。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进服务“第一要务”的实效

  推进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找准出发点,就是要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出发;找准切入点,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着力点,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实施;找准落脚点,就是要把群众的满意度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成效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主要标准。

  一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改进服务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实效。就当前而言,下一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135”工作目标顺利实施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原则,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目标、业务建设和科学管理之中。做好“三个结合”,即:与加强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实现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根本目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