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解之谜:人类裸体成因争议连连

   2024-03-11 互联网890

  其他少数派观点包括一位达尔文时期的记者提出的理论。他认为裸体可以减少虱子和其他有害寄生虫的寄生。不过,达尔文反对这种观点,因为其他猿类和大草原的动物都要面对同样的寄生虫问题。

  1960年,牛津大学阿利斯特·哈代爵士更是开创性的提出,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提出:地质史表明,在800—4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已适应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它们是人类的祖先。这就是震世骇俗的“海猿说”。他研究的领域是海洋生物学,他发现人类的皮肤不仅是裸露,而且还有一层脂肪,这一点和许多水生哺乳动物很相似。因此他提出,人类祖先正是在这一阶段脱去体毛的。但是这种观点也一直受到争议,因为人类起源于大草原这种理论早已被广泛接受。

  不过,在上世纪末,人类起源于大草原这种理论也受到了挑战。199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凯·里德经过研究后认为,早期人类的栖息地应该包括多种地理环境:灌木、湿地、长廊林和林地等。

  不管人类是起源于大草原还是森林,由于人类的毛发不能形成化石,因此科学家们很难确定人类何时开始失去毛发。2006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妮娜·雅布龙斯基在《皮肤:一段自然历史》中提出,在早期人类直立行走进入大草原后,由于大量出汗的需要,他们的身体开始脱去毛发以使汗水蒸发。她还通过模型,计算出一个原始人类一天的出汗量为13.6升,但是她没能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环境中同样出汗的赤猴没有失去毛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