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自卫反击战 缘何使中国腹背受敌?

   2024-03-11 互联网1080

  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国家一般都沿袭获得独立时的版图,若对疆界重开谈判会引起无休止的争议和国内压力。尼赫鲁的原则是,他获选不是为了要割让他认为无可争议的印度国土,因此对中方的建议置之不理。

  1961年,印度通过“前进”政策,把军事哨所移至此前已设在现有边界上的中方哨所附近,以免在国际上留下印度不为国土抗争的印象。印度部队指挥官奉命可向中方军队开火,其理由是中方入侵了印度领土。1959年两方初次发生冲突。为避免一场危机,毛泽东命令中方军队后撤20公里。自那以后,印度的既定政策推行更甚。印方还认定中方军队不会抵抗印方的步步进逼,而会借机撤防。印度官方战争史上如此写道:“印度巡逻部队奉命尽量向我方承认的国际边界挺进,阻止中方逼向我方。在我方国土上已有的中方哨所亦应占领之。”

  事实证明,印方失算了。毛泽东立即取消了撤军令,但他在北京的中央军委会议上仍然谨慎地表示:“小不忍则乱大谋。务必注意形势发展。”这还不是军事对峙的命令,而只是为制订战略计划而发出的警告。随后中方进行了一系列决策准备工作:透彻分析,缜密筹备,考量心理、政治因素,谋划出奇兵速战速决。中国人作战略决策时一贯如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