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异常区引发卫星紊乱

   2023-10-05 互联网2100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许多卫星都吃过南大西洋异常区的亏,后来科学家发现用薄铝板能屏蔽掉大部分带电粒子,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代的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越做越小,由此产生了一个副作用:相隔很近的线路往往会因为一两个高能粒子撞击而发生短路、产生错误指令,探测金星的麦哲伦飞船到达金星上空不久,就因此发生短时间失控。

  大约已有十多颗美国卫星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内因粒子干扰引起误触发指令,有的还自动关闭了系统电路,造成永久性破坏。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将敏感的电子系统尽可能安置在卫星的中央区域,让它们受到良好的屏蔽。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现象,是轨道上的卫星有时会遭受“雷击”,经常出没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卫星穿越此地时,好像气球在毛衣上摩擦,积蓄起越来越多的静电荷。

  早期卫星内部不同部位会产生高电位差,威胁脆弱的电子设备。现在普遍采用导电卫星外壳,并改进了接地技术,可以让卫星在异常区之外把电荷释放在太空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