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复苏之谜

   2024-03-11 互联网670

  为了重建当时的地球气候模型,乌戈·布赫尔和同事们分析了牙形化石的氧同位素组成情况,研究显示从2.49亿年开始的时期地球经历了较为寒冷的阶段,在气候转暖后紧随着也出现了全球降温环境,大约在早三叠纪时期,位于2.479亿至2.459亿年前之间,全球的低温环境开始逐渐恢复。由于气候和碳循环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对此科学家们审查了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影响,认为在全球气候较为寒冷阶段生物多样性开始增加,然后发生的气温触底反弹复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海洋动物和植物区系发生重大的生态变化。

  研究小组揭示了全球气候温暖阶段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与大气碳同位素组成发生波动存在关联,而当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来自于西伯利亚大火山事件。科学家此前认为当时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超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庞大的火山熔岩分布区。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最初影响对象是古菊石属和牙形化石,在早三叠纪阶段作为一种生命周期短暂的物种出现,并快速进行种群复苏。然而,初级生产者对二氧化碳的作用导致了海藻和陆生植物出现不利影响,大量有机物质的利用过程消耗了海洋中大量的氧气,由于海洋溶解氧的缺乏,使得海洋物种出现绝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