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恐怖诡异的 湖南湘西赶尸之谜

   2024-01-18 互联网1310

  施蛰存先生在一篇杂文中提到:“湘西这一带,从前非但没有通汽车的公路,连官塘大路也没有。到处都是高山深谷,丛林密箐,走路都很困难,车马更不易通过。如果有人死在外乡,无法运棺材回故乡安葬。因此,唯一的办法,便是请祝由科带死人走回家。”

  一直以来,湘西交通困难被认为是发展出“赶尸”这一特殊行业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当地的文化习俗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地人认为,之所以外地不会出现赶尸这种行业,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其它地方没有给赶尸人歇脚的旅店。其次,夜行的路人不知道听见锣声就避开,如果涌上来看热闹的话,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而湘西的许多村落大路在村外绕行。最后,沿路的居民不懂赶尸的情况,没办法请他们一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赶尸人和尸体可能会被狗咬伤咬坏。而在湘西就没有这些困难。

  另外,这和当地苗医也有一定关系。湘西古时为楚国疆域,“巫”即从这里发源。自古巫医同源,苗医在祖国医学中也是一朵奇葩,有其独特之处。在一些关于赶尸的资料中提到,在赶尸之前,首先要将尸体进行处理,其中最常用的是“熏蒸法”,即把尸体和药粉共置于大桶当中,用火逐渐加热,起到防腐杀菌以及去除水分的作用。这种药粉的配方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据推测,其中应该包含朱砂、酒、香料等常用的防腐剂。

  最好的朱砂就出在湘西。朱砂受热后将会还原成汞,也就是水银——而水银是历史上最常见的用于防腐的材料,仅排在黄金和玉石之后。例如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中说:“(吴王)阖庐死,葬于国西北,名虎丘。……冢池四周,水深丈余。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池广六十步。”也就是说,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广泛把水银用于尸体防腐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湘西的医学和特产,也在发展出这样一个诡秘的行业的过程中,起到了某些推动作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