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凝视了自己的身体长达6分钟后,无论闪现的轮廓是否与自己的心跳同步,志愿者都闭上眼睛并被引导向后1.5米。然后他们被要求向前进走到他们之前站立的位置。在同步测试中,被试者向前走更靠近他们的虚拟身体——这意味着这种体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自定位。而在非同步的实验中,自定位的改变并没有非常明显。
此外,每次测试后被试者都被要求回答一份调查问卷,答案显示当闪现的轮廓与自己的心跳相同步时,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认同于那个虚拟身体。其中一名妇女回答称她“想要与自己实际的肉体相脱离。”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外感知和内感知信号之间的冲突以诱发这种幻觉。“这显示内感知信号对于自定位和自我认同感非常重要。” 海德里希说道。
研究自我感知的哲学家、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博格大学的托马斯·梅岑格(Thomas Metzinger)对这项实验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自我意识深深受到了内感作用的约定,这种锚定的方式比之前人们承认的还要更强烈。”这项研究将发表在期刊《心理科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