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死亡区缘何成野生动物天堂 科学无法解释

   2024-03-11 互联网800
核心提示: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沉降物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污染物经空气传播,渗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沉降物约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污染物经空气传播,渗入地表,进入土壤和水流,被植物吸收。对人体而言,同位素铯-137会积聚在肌肉中,锶-90会沉积于骨骼、牙齿,碘-131能被甲状腺迅速吸收,钚-239等则能在人体永久沉积,常年辐射器官。

  当年核电站周边27万人患癌症,其中9.3万人死亡。不少儿童患甲状腺癌。

 

  2012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26周年前夕,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说,希望恢复和开发核电站周围的禁区。目前禁区周边2500个定居点中,只有31个点属危险区。乌克兰计划在这一地区大量种植油菜籽来生产生物燃料。同时,欧盟也计划提供帮助。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官员2011年曾表示,要把电站周围禁区开发成旅游景点。其实,切尔诺贝利一日游早已悄然兴起,费用100美元至130美元,目前参观者每年7000人次至1万人次。

  将近27年过去了,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依然是“灾难”、“死亡区”的代名词。然而,就在这片令人闻之色变的禁区里,由于人类活动的退出,野生动物反而保持着勃勃生机,且迄今未发现变异物种。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大量强放射性物质泄漏,数百万人受辐射影响,酿成迄今为止全球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那么,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为何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不受核辐射影响,成为待解之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