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为止,银河系全部的外围旋臂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目前最常用的是通过较长的波长来对超远处的天体以及星系空间局部构造进行观测,而波长较长则可以减少尘埃等对观测造成的阻碍。并且从这一点出发,也可以通过探测如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情况,勾勒出银河系的部分结构特征,使得一氧化碳分子成为探寻银河系结构的示踪剂。
进而,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Tom Dame和Pat Thaddeus通过1.2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利用一氧化碳指示法,在距离太阳系极远的宇宙深空中,或者说在银河系的另一端发现存在另一种旋臂结构,这个发现证实了此前有研究表明:在盾牌-半人马旋臂的末端存在着由气体分子构成的新旋臂,并测量了这些气体分子旋臂的气体浓度。

NGC 7331外观一度被认为最像银河系
但是这些气体是从何而来?可能解释是在恒星处于生命的晚期,外层气体结构中碳的浓度远高于氧的浓度。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在这一带上就聚集了相当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也有研究表明:恒星产生一氧化碳过程不仅仅是晚年恒星的专利,就是连太阳也有这种活动。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对银河系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初步的分布调查,结合这些数据以及先进的射电观测技术,对揭开并全面确定银河系外围各旋臂结构之谜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