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恒星温度和亮度极高,质量也非常巨大。它们比较活跃,但寿命较短,在星系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它们也与“吸血鬼恒星”这一极端现象有关。所谓的“吸血鬼恒星”是指一个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成员,“吸食”另一颗恒星的物质。
研究论文主执笔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休格斯-萨纳表示:“这种恒星是恒星家族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太阳的15倍以上,亮度更是达到100万倍。”O型星温度极高,表面温度可超过3万摄氏度,放射出耀眼的蓝白色光芒。
天文学家共对6个附近年轻星团内的71颗O型星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成对出现的O型星,也就是所说的双星系统。绝大多数观测数据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望远镜获取,例如甚大望远镜。通过在较以往相比更大细节上分析O型星放射出的光线,研究小组发现75%的O型星存在于双星系统,超出此前预计。据悉,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得出如此精确的数字。

研究发现双星系统中的O型星发生交互作用的比例也超出此前任何人的预计。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或者通过合并,或者通过质量转移进行,也就是“吸血鬼恒星”吸食另一颗恒星的物质。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星系的演化。
O型星在宇宙中的比例不到1%,但与它们有关的剧烈现象却能够产生巨大影响。O型星产生的风和冲击波能够触发和停止恒星形成,它们的辐射为明亮的星云提供能量,它们发生的超新星爆炸为星系提供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重元素。此外,它们还与伽马射线爆发有关。这种爆发是宇宙内能量最大的现象之一。O型星在驱动星系演化的很多机制中扮演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