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赋予党员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容,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
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当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先进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所谓共性就是普遍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但具体体现在每一党员身上又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是个性。比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保持先进性就应该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机关和企业有不同要求,企业和学校也有不同要求。具体到企业中,经营管理者党员和职工党员要求不同,学校中学校领导党员、教职员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也都各有不同要求。我们既要充分体现出党员先进性的共性要求,又要针对各部分群体党员的实际,提出适合各行各业岗位特点、党员自己认同、身边群众认可、上级党组织赞同的要求,从而把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凝聚、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特别要强调的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发展观,这对农村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少数党员只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把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忘得差不多了。有的党员的群众观念淡漠,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做群众工作,不用自己的先进言行影响和带动群众,甚至和群众争利。这些同党的要求,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少数人的富裕不代表广大农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和带头、带领致富能力等方面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和提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坚持先进性,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坚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中我们看得非常明显,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这些党丧失了自己的先进性。党丧失了先进性,党和国家就失去了凝聚力。先进性丧失了,势必会丧失民心,在人心向背上出大问题。一旦在这方面出问题,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