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强化忧患意识,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农村信用社仍处在“过坎爬坡”阶段,从经营上看,最大的“坎”就是资产质量,这道“坎”过不去,就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经营状况就不会实现根本性好转。我说的强化忧患意识,具体有四条,一是要忧社会稳定。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不能活化,风险就不会真正得到化解,就会始终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二是要忧农民增收。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信贷资金支持,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是信用社责无旁贷的任务,大量的信贷资金被不良贷款占压,已经影响到了对农民的信贷投放;三是要忧经营效益。信用社资产结构单一,经营收入主要靠贷款利息,贷款利息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80%以上,信贷资金能不能用得好、管得好,对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良贷款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要支付相应的存款利息,已经成为影响经营效益的主要瓶颈;四是要忧自身发展。信用社发展靠的是信誉,随着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社会公众一旦获悉信用社的资产质量状况,信誉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全市**名员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目前个别联社反映,不良贷款已经能收尽收,现在不能收回的,只有核销一条路了。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坚决纠正和克服。只有解决了麻痹思想、厌战情绪,实现思想再发动,措施再落实,上下形成共识,管好用好新增贷款,才能有扎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抓住工作重点,落实清收盘活措施,坚决抑制大额不良贷款上升的势头。要保证清收盘活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实行重点突破。刚才我提到了我市清非工作的两个突破口,一是内部责任人贷款清收,二是50万元以上的大额不良贷款清收。从我市目前情况看,以下三个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清收盘活工作的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