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花

   2023-03-08 互联网4740

  
  这人生的过程中透露着人生的态度。把“达到”作为目的的人,不会以有“达到”之后如何如何的心理准备。一旦到达目的地后,眼前的境界不像他期待的那样,他们就会失落,甚至会堕落,被人生如梦的灰色情绪所笼罩。相反,把“过程”当作目的的人,正如叶圣陶所说的那样,他们抱着“反正一个到”主义,知道过程也是生命的时光,最是不能被浪费的,便善待过程,把过程里的每一个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就是到了终点,周边的风景不尽如人意,也能从容地面对,因为,毕竟都拥有过,毕竟都经历过,经历过了繁华,方能有淡泊宁静之心,心安、心静是缓解一切烦恼的良药。经历过种种过程的中年人,老年人,大都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和面相,是因为看破和悟到了人生即过程这一道理。
  
  父亲是一个煤矿工人。他在五十五岁那年退休了。从十几岁到五十几岁的四十年间,他都是在不知疲倦地干着他认为是他最拿手的,也是最舍得花力气的采煤大工、矿山救护工作,退休那年,父亲手头没有事做,几乎是失魂落魄一样,一头硬刷刷的头发,仿佛一夜之间就白了一大半。
  
  过了许久,父亲常常一个人站在安源煤矿的总平巷,看着他熟悉的矿井和工友们,他常常会到他熟悉的井下,看看那采煤的火热场面,听听那熟悉而亲切的风镐轰鸣声。过了很多年,父亲才从带孙子孙女们的快乐烦琐中,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从父亲的经历中我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马到成功,也不在于享受了多少的清闲,而在于不断地求索、奋斗,工作是一个人耐以生存的依靠,更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精神寄托。
  
  在心里种花。在人生的过程中,最难得的是有一个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对自我价值的正确了解。96岁高龄的文人文怀沙说:人生本来就是住旅馆,不要以为哪一幢房子是你是的。文怀沙年轻时候曾写下了“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的诗句。对于文怀沙来说,美的文章、美的人,都是他生命的动力。文怀沙几乎每天都要练习一阵书法,他最喜欢写的三个字是正、清、和。他说,老子尚正,孔子尚清,释迦尚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延年益寿的法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