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而言仍然是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漫长,漫长的几乎占据了人生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但仍未能让人放弃对结果的追求。有人说,没有结果,过程有何意义?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符合逻辑,也无可辩驳。但你能否认过程的重要吗?不能!写到这里,似乎觉得这个问题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同工异曲,这正是困惑的地方所在。
在可考范围内,好象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不足千万年。虽然我们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又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未知领域人类的文明史与地球的年龄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所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至今未能有一个可信的答案,那么究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不足为奇了。看来这个问题还要长期困扰我们,正如曹雪芹倾其毕生精力所著的《红楼梦》,也为后人留下了不知多少的困惑和谜团,以致很多人能够以此为生,并且还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红学”学人、泰斗等。我们几乎连先人写的一本书都无法读慬,有何理由拒绝“困惑”?既有困惑,说出来也不能算丢人,如果能积极投身到讨论中去,道也算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以我之见,《红楼梦》为我们研究“过程”与“结果”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好了”哲学。相信没有人能够回答出“好”是“了”,还是“了”是“好”。也就是说,究竟“好”是结果,还是“了”是结果?如果这两个字都互为结果,那么什么又是过程呢?如果没有过程,结果能够成立吗?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正说明人的追求是依赖“结果”来支撑的。也许这正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根源所在,或者说正因为人类对“结果”的依赖过于强烈,不管是说话,还是办事情,因为目的性太强,往往急功近利、忽视过程。于是才演义出了千奇百怪的人间悲剧:国家为追求高速度,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甚至牺牲生命;企业为追求高利润,不惜以次充好、参杂使假,甚至谋财害命;个人为追求高消费,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铤而走险。由于人们忽视了通往成功之路过程的漫长、复杂和艰难,致使人性本能中的在弱点在“理想、目标、成功”等溢美之词的掩护下,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任贪婪、嫉妒和虚荣等病态心理在空气中蔓延,从而令“真善美”窒息而亡。可想而知,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义的社会里,人人自危只能处处设防,细想我们身处的环境不禁有些毛骨悚然,难道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敢信,买车、买房不说,一方面我们买不起,另一方面,不常买,花点力气和时间也值得。但是柴米油盐天天离不了,似乎这些东西也不敢麻痹大意,难道经济发展是以信义的丧失为代价吗?也许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困惑”,也许“好了”哲学的存在也是必然,或许你还能给出更好的答案,我希望在期待中能有新的发现。
虽然我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而为之不懈努力,不持否定态度,但对实现这个目标采用的手段持保留态度。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大概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思。然而这条近乎戒律的信条,似乎已被世人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成者王候,败者寇”的哲学,不能否认的是“不管白猫黑猫”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不择手段、还有的人铤而走险……末了还是应验了“好了歌”那句话:“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的命运。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力岂能抗拒?
写到这儿,似乎有些眉目了,虽然困惑归困惑,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遵循规章行事,就不会偏离方向太远,结果自然也就接近圆满,关键还是不要忽略了通往成功中的每个过程,你可以把它比作十字路口,每当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在没有路标、自己又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歇歇脚,问问路人,重新确定目标后再整装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