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子》天人观与低碳经济-------《庄子》物论与低碳社会的哲学理念

   2023-10-05 互联网2090
核心提示: 1、“工乎天而俍乎人”: 低碳生产的目标。在天人关系上,《庄子》反刻意人为,认为“物不胜天久矣”(《大宗师》),而理解这

 1、“工乎天而俍乎人”: 低碳生产的目标。在天人关系上,《庄子》反刻意人为,认为“物不胜天久矣”(《大宗师》),而理解这一道理, 才能做到安时处顺,否则,“物有结之”。在《庄子》看来,“人与天一”完全是可能的,因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山木》),并非所有的人为都不合天性,但只有“全人”能够做到“工乎天而俍乎人”(《庚桑楚》),亦即做到精通天然而又擅长人事。从天人关系上看,低碳生产方式是以“工乎天而俍乎人”为目标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追求的是物质生产力与空气环境质量的双赢。
  2、“物物而不物于物”: 低碳生产对工业文明的回应。如何对待天人关系,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一个如何待物的问题。《庄子》待物有三重境界: “ 与物相娱”(《大宗师》、《则阳》)、“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 化育万物” ( 亦即“ 内圣外王”, 从道的高度出发, 以精神化育万物)。从待物层面看,低碳生产是达到“化育万物” 理想境界的一个桥梁。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处于“与物相娱”阶段,今天的工业文明仍处于“物物而物于物”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物的反主体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自然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问题凸显。为了回应这一困境,建构低碳社会的呼声高涨。低碳生产因“物物而物于物”而起,要解决的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并为“化育万物”奠定基础。
  3、“自化”、“天均”:低碳生产力的特征。如何待物,关键之处在于理解物的运动———物化。《庄子》认为物化的基本特征是自化(《在宥》:“涂处无为, 而物自化”), 亦即事物运动的力量来自于物自身,不假人力。其次,物化是一个物质以不同形态循环往复的过程, 庄子称之为“天均”。从物化观看,“自化”、“天均”可以作为低碳生产力的特征。在现代性的工业文明条件下, 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物质在人为的干预下加速运动,同时由于人类的贪婪与无知, 其运动偏离了“天均”状态,致使可持续发展的链条断裂。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其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所能吸收的度, 造成全球气候剧变,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人类所呼吁进行的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无不带有“自化”、“天均”的特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