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世界级华人富豪的名字一一映入眼帘,而且为数不少,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华人企业却十分鲜见,而正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强。国外家族企业已历经了200余年的发展,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福特公司(Ford)至今仍在国际汽车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延续200多年、传承了14代人的杜邦公司(DuPont Company)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帝国。在人们津津乐道于杜邦、洛克菲勒、松下、沃尔玛等家族企业航母在世界企业殿堂中的强势地位和他们的成功之道时,中国的家族企业刚刚走过蹒跚学步的孩童时期,渐渐“长大成人”,中国为数众多的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业已完成了资本的最初积累,开始走向裂变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成长的挑战,除了进一步发展,持续经营之外,摆在国内家族企业主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传承问题。
如何完成权力交接,对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极为关键
翻开任何一家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创业史,家族企业都是白手起家,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父辈人披荆斩棘,平地起高楼,几乎很少有例外的,都会将企业舵盘传交到子代人的手中。选择谁作为继任者,如何选,选后如何培养以使其担起重任,父辈如何淡出等等,都是做好权力棒交接必须思考并做好的事情。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家族企业的发展如同垒沙子,由于沙子本身缺乏粘合性,只能垒出无数小沙包,终难以构建宏伟的经济大厦,而只有经历家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沙土添加粘合剂,家族企业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完成权力交接,对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极为关键。
改革开放引领了中国近30年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民营企业更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更有9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可见,在我国保持家族企业发展活力并使其成长壮大,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二代”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即将来临,中国正在上演着家族企业的传承大戏。企业传承对家族企业而言是一次痛苦的蜕变,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3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4代以后还在经营,我国的家族企业未来命运几何?一方面,我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企业本身发展历史短暂,外部市场、法律等宏观条件诸多限制,而且,职业经理人的任用体制尚未成熟等等,在客观上给家族企业传承制造了阻碍;另一方面,第一代创业者没有做好传承规划,不得以之时的仓促交接,对继任者教育不全面,难当大任等,都会给家族企业长远发展带来致命伤。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要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传承路径和继位者选择模式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传承尚处在逐步探索和实践之中,已传承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子承父业”的形式。
这种“子承父业”模式虽解决了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问题。但若继承者无能,企业又会陷入困境。为了保障传承,许多家族企业“老舵手”都不惜从娃娃抓起。在培养接班人时,“老舵手”很多都采取像师傅带徒弟那种“传、帮、带”的方式。据说,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便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的董事会。“储君”之选很难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家族企业主慧眼独具,更要求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可以说,我国家族企业继任者的选择,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经验,需要结合我国家族企业的特点,寻找适合其传承的路径和继位者选择模式。
家族企业的传承,需要企业管理实现由“家长”到“船长”的转变
王连娟女士的这部《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是系列丛书《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和《民营企业并购实务与案例》的姊妹篇,除了秉承本套丛书对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深入研究外,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家族企业传承的时代来临,这需要企业管理实现由“家长”到“船长”的转变,本书从理论入手,以案例释义,深入浅出阐述了作者对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理念,书中佐以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以事实说话,更具学习和借鉴价值。
这本《家族企业传承潜规则》不是简单地以家族企业发展理论来诠释家族传承管理的要点,而是以企业传承的核心原理、背后的道理,尤其是以现代家族企业及与其有关的不同关系的形成、发展、过渡到最终的合作、协调以及双赢为论述重点的。因此,与其他诠释家族企业问题的著述的不同之处就是本书独特的视角,从实际出发的视角,解决问题的视角,以及结合中国国情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家族企业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阐述得全面而深刻。借用国学大师胡适的一句话,“发表是最好的记忆”,大概也可以算是作者出版此书的初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