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鱼贴上防伪标签 卖出好价钱(二)

   2023-01-12 互联网7660
核心提示:叶建国是上海最早销售多宝鱼的水产经销商之一,当时正因为受制于中间商,无法保证鱼的质量而烦恼,正好赶上刘东晓上门推销,两人

叶建国是上海最早销售多宝鱼的水产经销商之一,当时正因为受制于中间商,无法保证鱼的质量而烦恼,正好赶上刘东晓上门推销,两人一拍即合,从此直接从刘东晓手上购买多宝鱼,刘东晓又借机提出要借用他的店铺做为多宝鱼批发点,商议好了了利润分成方式以后,刘东晓开始派人长驻上海。 经销商:“基本我当口的鱼,基本上都是他负责的,我多宝鱼一般来说,不进别的,都进他的,我们这边一天要卖两三吨吧。” 在上海站住了脚以后,刘东晓又陆续在深圳青岛等地设立多宝鱼批发点,随着销售网络的扩大,自己养殖的鱼不够卖了,他开始从周围的养殖户家中收购多宝鱼。2003年的一件事情,让很多养殖户真正看到了刘东晓主动出去闯市场带来的优势。2003年12月,多宝鱼的价格由每公斤200元急速下滑到4、5十元。 刘东晓:“都慌了神了,坏了这个鱼卖不掉了,没有人吃了,你也着急卖,我也着急卖,大家都想卖,本身不应该落价,反倒落了,本身不应该落,应该说大家就对这个市场不了解,所以心理压力承受不了这个压力。” 这时,刘东晓在各地的批发点传来消息,市场上多宝鱼的总销量没有降低,于是他认为降价只是一个暂时的市场波动。 刘东晓:“无论是哪个市场,都有一两天,甚至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市场疲软,不好卖,其实那时候大家都平稳下来,市场很快就会缓和。” 正在很多养殖户门准备低价抛售多宝鱼的时候,刘东晓却建议他们再等等。 养殖户:“鱼到过23、25元每斤,他就说再停它半月,果然到了半月以后就到了27、28,养殖户吧,每斤鱼就多收入了5元钱,这个经济效益就算挺高了。” 因为听了刘东晓的一句话,于春源的5千公斤多宝鱼就多赚了5万元,从此他和周围的养殖户更加放心的把鱼卖给刘东晓,刘东晓的生意越做越大,到2005年底,他靠着养殖和销售多宝鱼,已经拥有千万资产。2006年11月17日发生的多宝鱼风波,给了刘东晓一个沉重打击,上海某家报社一篇文章称市场上的多宝鱼,经过抽检,有药物残留现象。 上海渔业协会:“其他的媒体,大量的渲染了这个风波,有的过度的渲染了以后呢,使上海的消费者一下子,就是对多宝鱼呢,有一种警惕,销量呢一下跌到了一个冰点。” 上海市民:“以前一直买,现在没买。” 记者:“为什么?” 上海市民:“因为现在不是说不能买吗。” 上海市民:“自从电台报道有什么毒呀,后来我们就不敢买了吗。” 往日上海市每天多宝鱼的销量多达10吨,报道的当天骤然下跌到几十斤,几乎每天都要往上海发一车多宝鱼的刘东晓,那天一条鱼都没有卖出去。 刘东晓:“这个损失是太惨重了,惨重在哪里,我们现在一车货,要装六七千斤,一车货六七千斤,在家里,在我们产地是28,30元钱,拉到那里,这一车货就20多万,那这一车鱼怎么办全部损失掉了,只有一天的时间,这一车货全部扔掉。” 风波发生之后,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不得笼统做出禁止多宝鱼上市的规定,而各地的多宝鱼经销商,也主动找到当地检测部门,对自己的多宝鱼进行抽减,以证明自己的鱼质量没有问题,但市场上的鱼依旧卖不动,多宝鱼养殖户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多养殖户根本不知道如何重新打开市场,刘东晓却在2006年11月25日,多宝鱼事件发生仅仅8天以后,决定往上海发一车鱼试销一下,他想试试自己匆忙之中想到的办法灵不灵。 刘东晓:“这个标签是我们专用的一种标签,就代表每一个鱼,每一条鱼的身份证,它上面都有单一的号码,通过这个标签,消费者可以找到我们经销商,也可以找到哪个养殖户。” 刘东晓在标签上打上了防伪号码,让消费者可以拨打标签上的电话然后输入防伪号码来查证鱼的产地,而且每个标签上的防伪号码都只能用一次,这批带了身份证的多宝鱼拿到上海之后,经销商开始在市场尝试销售。 经销商:“因为其他鱼也没有打这个标牌,只有多宝鱼有打这种标牌,就等于客户他们就比较有这个新奇感,60227:顾客都经常有过来问。” 上海市民:“刮开里面会有那个产地呀,还有是有电话号码,我们可以联系产地,比如说我们吃了真的也问题的话,可以打电话,我们就会比较放心吗。” 刘东晓用这种方法,重新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由于他在深圳广州等地都有批发点,多宝鱼销量又一天天增加起来,这时他又开始琢磨起了更远的计划,最近由于多宝鱼风波造成的滞销,很多人不敢再养多宝鱼,刘东晓却在这个时候又要去购买一批多宝鱼鱼苗。 刘东晓:“我现在拿苗一年以后,正好商品鱼出池的时候,应该是卖个好价钱,正好是缺商品鱼的时候。” 原来很多多宝鱼鱼苗厂因为这次风波而倒闭,而刘东晓找到的这家鱼苗厂,为了拉住刘东晓这个客户,将每尾鱼苗的价格由原来的2.5元降到1.7元。 鱼苗厂负责人:“如果再降,那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让步,再降确实公司接受不了,毕竟我们在亏损运转。” 其实刘东晓这次来买鱼苗,还有另外一个打算。 刘东晓:“我的规模有多大,这个你应该知道呀,我们销售额都几千万的销售额,所以我跟几百个养殖户都有联系。” 原来,因为这次多宝鱼事件之后,更多的养殖户都要依赖刘东晓往外销售多宝鱼,刘东晓正好借机说服了他们今后统一购买鱼苗,这样自己将来可以从源头控制鱼的质量。 鱼苗厂负责人:“对我们来讲呢,如果有一个养殖户的联合体,对于他们的生产计划,我就基本上能做到有数,相当于订单生产,这也解决了我们这个生产的这个,没有计划性的一个问题,所以同意讲价卖给他。” 做到了定单生产,张和森就会大大降低鱼苗的成本,最后他以每尾1。3元的价格销售给刘东晓8万尾鱼苗。本来是遇上了多宝鱼风波这样对自己不利的突发事件,刘东晓却借机让自己生意打开了更大的局面,成功地把自己和鱼苗厂,以及更多养殖户的利益连接到了一起,而他,或许今后是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最大的赢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