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不少高校有意于培育与创业有关的专业和学术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创业的重视。柳森:在金融危机乍暖还寒的大环境下,最近,国内数所知名高校宣布将创办“创业学院”、“创业专业”。而公众的疑问随之而来:创业,真的是一门可以教授的“学问”么?
宁钟:比尔·盖茨曾跟知名职场人士唐骏说,“要我重造一个微软是不可能的”。这不仅说明创业具有不可复制性,而且,是一种相当私人化的、几乎没有人可以讲得透的实践性经验。所以,也难怪大家会质疑,创业也能算作一门“学问”?
但是,所谓“学问”,那一定是有学、有问。从这个角度讲,创业一定是一门“学问”。的确,创业未必是可以教的,你看哪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手把手教出来的?但是,创业却是可以学的。作为一名开设了多年“创业学”系列课程的教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作为一个有太多内容、规律值得去推敲、研究、总结的领域,创业无疑是一门可学、可问的“学问”。而这,正是需要老师通过课堂进行系统化且有一定针对性的讲授的。
柳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目前国内高校这股创业学受捧之风呢?
宁钟:现在国内不少高校有意于培育与创业有关的专业和学术机构,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创业的重视。想必这也与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乃至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无关系。但对于这股“热”,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创业到底是否成其为一门“学科”?如果它现在还不是一门学科,那么我们不妨再问一下,它是否具备被建设成为一门学科的可能性?毕竟,一门学问”若想成其为一门“学科”,除了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深度,还得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目前,关于创业的研究主要还是借鉴了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以此来看,“创业”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次,与创业有关的这些教学体系建设,到底是叫“创业学院”还是“创业系”,这都不重要。关键还是要看你的这个课程架构能否传授给学生足够的“干货”,能否真正推动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柳森:看来,即使是要经营好作为一门单一课程的“创业学”,能否给其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也非常重要。
宁钟:的确如此。对于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本身而言,好高骛远是没有意义的。再拿这些年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学生来说,其中有一小部分在选我的课之前已经开始创业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部分还是暂时停留在有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任何行动的阶段,还有一部分则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所以,对于这样一门课程来讲,不是说把这门课教完了,就能出来一帮子去创业的人,这也不是我的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