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把土特产卖到日本 时间:2007-02-01 阅读: 自动阅读: 邵仙墙,39岁,湖北钟祥人。 大学毕业后下海创业,几经周折,把钟祥的土特产葛粉卖到了日本。 在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婉拒了几家合资公司的盛情邀请,权衡再三,他选择了在武汉进行二次创业。 公司员工都佩服邵仙墙的“执着”。 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企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邵总总是认准了方向,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产品滞销,被债主揪下车 1988年,22岁的邵仙墙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到家乡的政府机关上班。 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觉得有些失落:多年所学没派上用场,人的意志也在慢慢消磨。 由于所学专业是食品专业,邵仙墙很留意相关产业的发展。 小时候,家乡的小孩子得些小感冒之类的,家长们都会给他们喝山上野生葛根磨的粉,据说有清火、降压等保健作用。 凭着一丝行业敏感,邵仙墙觉得这个东西有发展潜力,应该可以走出小县城。 镇党委书记非常欣赏他创业的想法,不但批准他辞职,还给他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厂房。 地方有了,启动资金却成了问题。 邵仙墙到镇上的银行贷款,对方一句话把他顶回来,“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万一哪天野生葛根资源枯竭了,你们的货款怎么还得上?”
www.dx-cy.com
贷款无门,邵仙墙和几个合作伙伴自己筹措资金,凑足1.2万元,他们就开始弄设备加工葛粉。 原料是向当地的农民赊的,生产设备也非常简陋,大部分都是靠手工操作。 没钱请人跑业务,邵仙墙和合伙人一起又当生产工人又做业务员。 就这样,一冬一夏的时间,他们生产出来2吨葛粉。 由于生产成本高,所以产品的定价较高:6元/斤。 接下来,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邵仙墙和同伴们拎着葛粉挨家商店去推销。 可是因为产品价格太高,很多商店不愿意卖他的产品。 一年的时间里,邵仙墙的葛粉连一半都没卖出去。 不仅如此,一些当初赊葛根给他的农民也开始找上门,有时他坐在车子上准备去跑业务,都被农户揪下来当面要钱,当时他真是觉得“掉底子”。 一封信,“引”来日本订单 能想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但收效甚微。 一天,邵仙墙忽然想到,省内没有人知道葛粉,省外甚至是国外有没有人知道呢? 当时网络还不普及。 那年冬天,他一个人来到武汉图书馆,查阅与葛粉相关的资料。 终于,他在省科技情报中心看到一篇介绍葛粉的文章,尽管是篇日文文章,邵仙墙硬是凭着文字的相似,大致地了解到,日本有个“淀粉协会”,对葛粉产品比较熟悉。 他连忙将这个协会的联系方式抄下来。 大学生创业 www.dx-c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