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神秘的性格已经为其带来了诸多麻烦。在频繁遭遇海外挫折之后,华为如何破解全球化瓶颈?
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仅次于爱立信。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它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它的崛起将给其他寻求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起到模范作用。
数字化时代的营销:如何赢得客户
但是,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之时,包括通讯、新能源等领域内的中国优势产业的出海战略却频频受阻、四处碰壁,华为也不例外。
中国企业如何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产业环境?华为怎么办?
预则立
华为只是一个标志。在中国民企以自己实力进军世界市场的时候,旧格局的利益既得者们遭遇挑战,当公平竞争难以获胜时,他们便鼓动政府等非市场力量进行干涉。
当面对这种新对手时,中国企业除了在对方的标准下积极应对外,很少有改变结局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对等的较量,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种局面下一方面要靠企业本身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利用可能的手段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某专修产业经济学的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应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贸易政策,做好研究,要有对应的手段和预案,特别是在细分的领域里,要研究哪些领域何时会遇到何种问题。不仅要有应急的预案,更要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要有意识地支持企业在树立海外品牌和形象上进行投入。另外还应该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情况下,利用国内的市场来制衡国外政府对中国企业进驻其市场的阻碍。
该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已经发生或者还未发生的国际贸易,应建立贸易摩擦、贸易纠纷的应对预案,防患于未然。政府作为决策的执行者,更是要对企业形象的培育大力支持,继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争取从低成本优势转型到创新优势、技术优势。
通信业资深专家、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理事长邓寿鹏表示,中国应该利用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被兼并企业所在的地区或者国家进行一些外交上的沟通,阐明我们和该国家该地区的合作是共赢的,而不是争夺利益。
加入创业吧,马上与十余万创业者在线实时交流:把握创业机会、探索商业模式、寻找创业伙伴。
凡本网的所有原创作品 版权均属于创业邦 转载必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转载作品与网友言论 不代表创业邦观点。相关合作 请发信至service@cyzone.cn。



